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拥抱还是寒暄

(2008-06-09 08:58:08)
标签:

人口

美国

杂谈

文化

素质

海归

分类: 文化无尊卑
大家熟知海洋文化和黄土文化的比较。去年我回到上海,萌发了一个人口密度文化的想法。

和我从加拿大回来的弟弟见面,我们立刻拥抱。(小时候,我们是从来不拥抱的。)和我的美国姑姑见面,我们也是拥抱。和别的亲人见面,也想拥抱,但是不敢,怕被人当成神经病。于是寒暄。经常几句话就聊到工资多少,极是汗颜。觉得比中国农民还要土气。

其实美国不少成功人士是土气的,决不会花几百块钱做头发。餐馆里吃不了的带回家,在家里省水省电,出门省汽油省旅馆。为这个地球省资源,不丢脸的。

北美人口稀疏,看见人很客气,打招呼。女人家爱拥抱。看见小孩,大人都会发傻,说些孩子都不屑听的痴话。在上海,就不一样了,老是被人训。过个马路,车子把你逼到人间惨境。买样东西,有人对你大吼大叫。走在马路上,人家看你就是“触气。”

当然这是第一印象。几周后,我也和上海人一样:看见车辆逃命,买东西速战速决,走在马路上对芸芸众生视而不见。看见别人小孩,有点触气。

我不以为这完全归咎于中国人的“素质,”人口密度也是个重要因素。人多了,人性相斥。人少了,人性相吸。

相斥时会有许多表现:攀比,炫耀。不把你比下去,我就不是人。

相吸时也会有许多表现:好奇,关心你的兴趣爱好。不猜疑,给你留很多隐私。

中国人口多,实在是历史悠久的缘故。美国人其实是最会生孩子的,大家庭比比皆是。美国人远比中国人,非洲人生得多。比加拿大,日本,欧洲人生多多。还喜欢从别的国家领养。但是美国年轻,还没来得及把这块土地糟蹋完。早在1920年,就吸取了中国森林被破坏的教训,开始保护自然,节约原材料,等等。

美国人家里通常是多子女,所以孩子们在家里互斥,排大小争宠;出了门互吸,会分工合作。中国人独生子女,在家里被众星捧月,出了门通常对人不买账。

相吸相斥不是绝对的: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每天我都有排斥儿子的时候,喝令他立即睡着,不然--

人口密度会创造自己独有的文化。所以在上海提防别人,在美国小城市里对人友好,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谓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豪爽,可能也是人口密度文化的一个侧面反映吧。

更多的例子:

女人多了就坏事:不是女人有问题,是“多”的缘故。

种族歧视:不是别人有问题,是自己要保持“优越感。”

文人相轻。

对做学问,搞艺术的个性(远见或是精致),也是有影响的。

不能低估文化氛围。我的经历是:中文不敢写的用英文写,英文没人看的用中文写。我把英文博当成免费文件备份,从不留底。上中文博时,先查看东西有没有少了。

国家政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民族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