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游记五]平寿村寻古

(2009-05-05 11:14:51)
标签:

人文

宦官

蔡邕

陈留

平寿

杂谈

分类: 寻寻觅觅

http://images.blogcn.com//2009/5/5/10/qingzhu1,m_20090505105658090.jpg

 

平寿村寻古

 

从刘家庄子主街向北,再向西,我们便来到了平寿村。进入平寿村之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条大河,南北向,河挺宽,很深,两岸也很陡,很象是人工挖的一样。有几个人在河边钓鱼,子平问他们,他们说,村里人叫它为东河(大于河),与庙子水库相联。在河的西涯壁上,还留有一小小的砖砌的如同半穹型的东西,不知是什么人用来做什么用的。

 

来到村子的时候,已经十二点了。村子里很静,也没看到什么人走动。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上前打听,那老人说,现在也没有什么古房了。说起平寿,老人说,平寿县是西汉所置,属北海郡,东汉属北海国。汉宰相公孙泓就被封为平寿侯。后来搬至现在的潍坊城,这里就渐渐废了。原来的县治,就在村子西北,我们这里叫西河的河西,当年深翻农田的时候,还有些破砖烂瓦。现在的平寿村,并不在原址上,是后来建的。

 

            http://images.blogcn.com//2009/5/5/10/qingzhu1,m_20090505105658486.jpg

 

我们问村中是不是还有一古井,老人说,原来村里有两到三眼古井,现在都没有了。原来在村北有一眼井,听说里面还有蔡伯喈的碑,可惜现在也都填了,找不到了。

 

老人说的蔡伯喈,应该是指蔡邕。蔡邕(132192),东汉辞赋家、散文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博学多识,擅长辞章,并精通音律。桓帝时,宦官专权,听说他善于鼓琴,于是奏请天子令陈留太守督促他入京。蔡邕行至偃师,称疾而归。灵帝时召拜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熹平四年(175),曾上奏请求正定《六经》文字,蔡邕自写经文,刻碑石立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后因弹劾宦官,被流放朔方。遇赦后,不敢归乡里,亡命于今江浙一带有12年之久。献帝时董卓强迫他出仕。董卓被诛,邕被捕死于狱中。蔡邕曾著诗、赋、碑、诔、铭等共 104篇。另外,蔡邕书法精妙,尤工隶书,影响甚大。《隋书·经籍志》有《蔡邕集》12卷(梁20卷,录1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蔡中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http://images.blogcn.com//2009/5/5/11/qingzhu1,20090505110246608.jpg

 

说起蔡伯喈,在老潍县,还有一个小游戏,做游戏的时候,会有一句儿歌:蔡伯喈,摸碑才,摸到哪里快回来。

 

至于那井中的那通碑,是写蔡伯喈的,还是蔡伯喈写的,老人也说不清楚。但愿老人说的那通碑是真事,不是传说。即使埋于土下,也比毁坏了的好。

 

平寿村里沟壑纵横,东西南北皆有大沟。问老人这个问题时,老人说,是当年人工挖的,但没说明白为什么。

 

走到村西的时候,果然看到了一条大河,水面宽阔,比东河要大的多,村人称作为西河(柴家河)。据老人所说,原来的平寿县城,还在这条河西。

 

          http://images.blogcn.com//2009/5/5/10/qingzhu1,m_20090505105658913.jpg

 

                                   〇〇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