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语文四字词语 复习教案

(2014-03-23 11:39:20)

四年级语文四字词语 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教材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提高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上课,老师对大家提点要求,那就是同学们必须在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当然,如果你吞吞吐吐或者回答不上来时也不要有后顾之忧,因为我不会对大家求全责备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跟老师共同把这节课上好?(能)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非常响亮。

    老师刚才说的这一段话有什么特点?(用了许多四字词语)【板书:四字词语】你记得老师刚才讲了哪些四字词语吗?(生答,【投影出示四字词语】)齐读 

在我们的汉语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这些词语蕴含的内容很丰富,表现力强。我们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可以使语言增色添彩、生动形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文本,复习四字词语的有关知识和怎样正确使用它。【板书:复习】 

 

(二)学生交流、汇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张预习单,【ppt出示】你们都按颜色完成预习任务了吗?

四色预习单:

按单元整理本册书课文后和练习中出现的四字词语。 

绿:将整理出的四字词语读给父母听,要读得正确。

蓝:找出其中容易写错的,做上记号。

黄:将练习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归类,写在预习单上。

红:想一想练习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可以用来形容什么,试着在预习单上再写几个。

2、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向组员汇报,小组交流时要互相帮助,尽量完善预习成果。【ppt出示】:

四色学习单:

小组交流,互相帮助并完善。

1、绿生读词,有错时组员及时纠正。

2、蓝生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组员及时补充。

3、共同研究黄生的预习结果,讨论后完善。

4、看看红生写的四字词语是否合适,如需再补充几个请红生记录。

3、指名汇报

(1)指名6个绿生读词,有问题其他同学及时纠正,第七单元全班齐读,有问题老师纠正。(绿生没有错误的可为自己组争得一枚

(2)汇报容易写错的词语。(先请蓝生,再请其他补充)

(3)练习中的四字词语你们是如何归类的呢?老师挑几个来问问。(先请黄生,再请其他补充)

练习1中的“文思敏捷”“聪明过人”是用来形容什么?(形容人聪明

练习6中的八个四字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形容人与人相互之间信任、互助、亲密合作

练习7中的这些四字词语都可以表现什么?(表现吉祥美好的景象

(4)像练习7里这些能够表现吉祥美好的景象的四字词语,你还能补充几个吗?(吉祥如意、金玉满堂、风调雨顺、良辰美景

4、小结

本册书里特意安排了这么多四字词语,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大量积累。当然光积累很多还不够,更主要的是会恰当地使用。老师这里准备了四种颜色的练习,看大家运用得怎样?(发学习单)

 

(三)词语竞赛

[]绿色学习单:你会用吗?

1、现在我们重点检查大家头脑中有没有积累这些词语,能不能在具体要求下用一用。拿出绿色学习单自己独立完成。第一个写好的站起来喊“一”,以此类推只取前三名,之后的就不站了。【ppt出示】

绿色学习单

本册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勤奋学习能使人学问渊博,有所成就,气质文雅,你能按要求写出来吗?(练习5)(比速度好!要让学生多读!)

(1)形容读书多、学问大: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2)形容刻苦学习后取得的成果:功成名就、著作等身

(3)形容人有了学问以后文雅有礼貌: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2、请前三名一人汇报一题。(汇报正确可为自己组争得一枚

[]蓝色学习单:你善用吗?(学习单有些复杂) 

1、看来绿色题库难不倒你们,不知道蓝色题库能不能给你们制造一些障碍呢?拿出蓝色学习单,这次要求先自己写,写好后等待组员,最快完成的小组迅速起立汇报,如果有速度相同的,老师选择更安静更有秩序的那组。【ppt出示】

蓝色学习单

1 你能用几个含有的四字词语描述盘古开辟天地的经过吗?

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

2 “开天辟地是一个关于盘谷的神话故事,你能再写两个出自于神话故事的四字词语吗?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3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许多民族英雄,他们忠心爱国的行为可以用这些四字词语来描述:以身许国、碧血丹心、忧国忧民……

4 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是迷人的风光,尤其是江南的山水景色可以用这些成语来描述:(至少两个)湖光山色、水光接天、江山如画……

(读的时候要呼应起来,形成声势。)

2、小组汇报(汇报如没有错误可得一枚

3、补充交流:

(1)出自于神话故事的四字词语,你们还知道哪些?(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牛郎织女……)

(2)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现忠心爱国的词语吗?(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其实我们的练习2里的八个词语就是形容忠心报国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这第四题就可以用上我们练习3中的几个四字词语,我们也来好好地读一读。(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

[ 黄色学习单:用得对吗?

1、我们有那么多词语在头脑中“随时待命”可以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在运用中我们要考虑用得对不对,拿出黄色学习单,小组交流统一答案,然后派出两位组内还没有发言或者发言少的同学做好小组竞赛的准备。)【投影出示】

黄色学习单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国(  )民(  )   (  )疲力竭

同舟共(  )        古木(  )天

水(  )不通       (  )同道合

千帆(  )发        唇(  )齿( 

肝胆(  )(  )    心照不( 

后(  )有人        开(  )相见 

(1)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老百姓得知后纷纷赶来围观,把宽阔的海滩挤得(            )。

(2)他用尽全力跑完全程,到达终点的时候已经是(            )了。

(3)这一对双胞胎姐妹真是默契十足,有些事情姐姐不用直说,只要一个眼神妹妹就(            )了。

(4)这两家企业签订合同之后,就会彼此影响,形成(            )的关系。

(5)我们志向相同,意见相合,是(            )的好朋友。

(6)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            ),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

2、小组竞赛

(1)每组一名同学上黑板写两个词,要求字迹规范。当他写完下来之后,如有不正确或不规范的,允许组内一名同学上台修改。(全对并字迹规范为自己组得一枚

(2)每组派出第二名同学口头填空(正确的为自己组得一枚

[ 黄色学习单:用得准吗?

1、运用词语时要能准确形容事物可一点也不简单,红色题库就是考验你们用得准不准。拿出红色学习单,小组讨论,讨论好之后拍手坐正,组长汇报时比一比哪一组形容得准填得多。【投影出示,汇报时师随机写上】

红色学习单

请运用你所知道的四字词语,恰当地评价课文中的人和物。

调  达:                宙  斯:            

大熊猫:                骏  马:           

雾  凇:                泉  水:           

天安门:                九寨沟:           

2、指名一组汇报,其他组补充(汇报的组基本正确可得一枚

 

(四)趣味练习

1、大家对四字词语积累很丰富,而且用得很准确,前面的整理巩固和四色题库都是检验大家课本内的知识,不知道课外你们又积累了多少四字词语呢?老师这里有一组趣味练习题,结合了对联的形式,不知道你们能写出来多少,计时两分钟,准备,开始。【ppt出示】

词语对对子

平湖 对( 飞瀑 )    琼枝 对( 玉树 )    诗情 对( 画意 )

晓行 对( 夜宿 )    万水 对( 千山 )    姹紫 对( 嫣红 )

六畜兴旺 对( 五谷丰登 )    千岩竞秀 对( 万壑争流 )

粗茶淡饭 对( 山珍海味 )    流芳百世 对( 遗臭万年 )

井然有序 对( 杂乱无章 )    雪中送炭 对( 锦上添花 )

2、指名汇报

 

(五)总结

    四字词语中很多事流传很久的成语,它们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精妙,因此,不断地积累并梳理这些知识,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作业

四色作业单:

必做题:将课堂上未完成的四色题库完成。

选做题:自选一个题目,完成约150字的小练笔。

描写一个场面,如劳动场面、比赛场面等,至少用上四个四字词语,用“△△”标出。

描写一种植物,如荷花、松树等,至少用上三个四字词语,并用“△△”标出。

描写某一时间的景色,如夜晚景色、冬季景色等,至少用上四个四字词语,并用“△△”标出。

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的外貌,如同学好友、父母长辈等,至少用上三个四字词语,并用“△△”标出。

♢ 组内成员所选内容不可重复

♢ 按照绿→蓝→黄→红的顺序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二年词语练习
后一篇:二年上词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