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至少在现阶段是绑架中国国民经济的。而前不久央行要求各大商业银行须保证第一套房贷款发放,则是被挟持下的自然反应,但此行为透出的,却是“房地产大事不好”的信号。
信号之一,房地产真不行了,之所以强调要保证,说明商业银行普遍看空,不放款已到了十分严重地步,连第一套都不惜杀掉。
信号之二,各路炒客和大款们已停止购房并光出不进,万般无奈下,央行只能把挽救房地产寄托于“刚需”上,而这些所谓的“刚需”,真在无比矛盾的犹豫买还是不买中。
信号之三,央行窗口指导意见,看出政府拯救房地产已偏重精神安慰稳定情绪,而很多商业银行私下表态,不会真积极去执行。
其实,目前中国的高房价下,真正的“刚需”已几乎没了,有“刚需”的,大多只能是“我爸是李刚”。当房价与收入悬殊脱节之日久时,指望现在“刚需”接盘,也已演变为“搂草打兔子”。
从现在开始,除大剂量增加货币供应饮鸩止渴外,政府任何拯救房地产政策措施都将是徒劳的,相信政府也是打定了主意,只要房价缓慢下跌不出现剧烈大面积崩盘,只会躲避一边去观战。
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金融部门的铁三角已开始分道扬镳。中国房地产现在正式进入了自救阶段。
有报道称,新屋开工在今年第一季度暴跌,截至今年4月份,一线城市北京未售房屋库存消化周期,已从7个月增加到12个月,而大部分二线城市消化周期上升到15个月,三线、四线城市消化周期则上升到24个月,此是房地产市场走向一重要参考标识。房企普遍资金周转困难和财务负债率极高,所谓联盟也会变成自顾自之的裸奔,降价出逃会成必须选择,同时,跑路开发商也会层出不穷。
被鼓噪起来的“刚需”,自救工作或就在你是否买房上,保证第一套房贷款发放,究竟是救你还是套你,全在各人理解。
银行贷款在房地产业资金来源构成中,占50%左右,其中个人房贷很关键,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底和今年一季度末,个人房贷在全部房地产贷款中占比高达约70%。也道出了聚焦“保证第一套房贷款发放”的内在原因。问题是,商业银行是否会保证,即便保证了,会否有足够第一套房贷“刚需”配合?
我们生活在到处被套的社会里,出了此套进彼套,往往在欲望驱使下主动入套。但像住房这个一辈子还款付息的大套,即便入套,也应在高经济景气度持续时期助生出乐观冲动。
如今,“明知是深套、偏向套中行”,风险已极大,对于那些硬撑门面的“刚需”,你当谨慎入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