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与教师的分量

(2022-03-26 15:24:56)
标签:

分类: 工作一体化
在《读者》里看到李希贵老师的《管理与教育的分量》很有感触,拿出来与同行们分享。
       现在的校园里,学生在老师面前身后常常表现不一,但他们以表演的姿态出现在教育者面前时,我们就很难了解真实的学生,也就很难找到教育的起点,当然,教育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但根本的原因是校园里的过度管理。
       过度管理的突出特征,就是不允许学生出问题、犯错误。这样的管理追求,与成长期孩子教育的本质行成对立。学生为什么来学校?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为什么都把基础教育锁定在18岁左右结束?根本的原因是要把孩子  尚不成熟的时间留在学校里,把孩子交给老师来陪伴、引导。在这段成长期里,孩子的情商、智商,综合发展,动力系统、制衡系统错位生成,稍不留神,就会掉入陷阱,跌入沟壑。正是这样的经历,这样的体验,让每一个孩子渐次长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是孩子犯错误的地方。在这里犯错误的成本最低。在这里犯过的错误,孩子将来到社会上,能避免重蹈覆辙。
       教育一线的结构与机制,如何与教育的本质追求相统一?一个具有包容性的一线组织应该如何设计?从根本上说,要平衡管理与教育的分量。
       过度管理的表现之一是学生没有自由空间。在传统的校园里,每个空间都是功能性的。学生在每一个空间里,都有明确的规定动作,学生缺少一些可以挥洒自我,暴露自我我,有自选动作的场所。学校变得刀枪不入,水泄不通。在这样密不透风的氛围里成长和容易窒息。
       过度管理的另一个表现,也是致命性的问题,是把所有学生的所有表现与教师的工作业绩简单挂钩。每个班学生获得的荣誉和犯下的错误,均累积成分数,最终用来决定教师的薪酬。这样的制度必然引诱人性中的魔鬼出  洞。制度的斤斤计较,带来教师对学生的斤斤计较,使教师面对学生很小的错误便可能大发雷霆,面对始终后进的孩子则很容易情绪失控,这不是因为教师的素养不够,而是因为管理的机制有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炫宝十四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