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恭王府参观
2012年11月24日途径恭王府参观,恭王府曾为清乾隆时大学士和珅私宅,咸丰元年(1851年)改赐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弈欣始称恭王府,是目前北京现存最完整、布置最精的一座清代王府。北京城两龙脉,一是京城中轴线,二是护城河。故宫就坐落在中轴线的头上。而恭亲王府就坐落在两龙脉相交之处。和珅曾大言不惭说:“皇上坐龙头,我坐龙尾。龙头虽掌大局,却还要龙尾行大事。”著名学者侯仁之先生称之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福字碑:天下第一福
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恭王府的亭台楼阁、水榭荷塘中隐藏着9999只“蝠”, 这“蝙蝠”并不是真实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筑。和珅想让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谐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再加上康熙御笔亲题的福字碑,是名副其实的“万福”之地。
恭王府的福字碑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其中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将迎来60寿辰。不幸太后重病缠身,久治不愈。什么能作为祈愿健康长寿的最佳礼物献给太后?这让19岁的康熙冥思苦想。 康熙对“福”字情有独钟,潜心钻研其韵味哲理,深思熟虑的“福”涵义,他凝神运气,倾注其智慧和功力于笔端,一气呵成写下一个“福”字,并盖上“康熙御笔之宝”的大印。太后得此“福”字,倍加欣喜,不医而康,延寿15年,至75岁高龄寿终。 康熙御笔的这个“福”字,蕴含着无穷奥妙和无限祝福。其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寿)福”。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更让人叫绝的是,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多个汉字。右上角的笔画像“多”,下边为“田”,左半边似“子”和“才”字,右半边又像“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很少题字,以至于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至于福字碑是怎么来到恭王府的,至今仍是一桩悬案。福字碑藏身在滴翠岩下的秘云洞,这里是恭王府花园的龙脉所在。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和珅设计巧妙,他用石块砌了一座形似蝙蝠的福山,在“福”字左右各砌了一条龙,寓意“龙坐江山”,动福字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嘉庆帝不想自毁“江山”,便把福石留了下来。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直到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恭王府视察时,发现滴翠岩的石岩造型酷似“二龙戏珠”,依据“遇龙必有皇家之物”的说法,让工作人员仔细查找并掘开被封堵200多年的秘云洞,使福字碑重见天日。现在作为恭王府的“镇园之宝”,福字碑早已名扬天下。无数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求福,“拓福”曾是中国的国宾之礼。
http://s14/mw690/5310d64dtd3f1a9fc08fd&690
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藏宝楼
是长约200米的两层楼,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的意思,据说是为了取故宫是9999间半的尾数。藏宝楼是后人给起的名字,因为它专门用来存放和珅从各处搜刮来的巨大财富。楼南面雕梁画栋俨然一座两层大宫殿,背面一色砖墙到顶,每间开一小窗,每个窗户形状都不同,外镶铁制花格,式样各不相同,穷奢奇巧。和珅善于理财,喜欢把财宝分门别类存放,但是这么多房间自己也分不清放哪里了,只好在藏宝楼后面设计了88面不同的窗户,通过窗户上的花纹来判别该处是什么宝贝。
http://s7/mw690/5310d64dtd3f238247566&690
藏宝楼前面
http://s8/mw690/5310d64dtd3f23d901547&690
藏宝楼后面
恭王府后花园独乐峰
恭王府花园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建成后是京师百座王府之冠,是北京现存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据称“什刹海的明珠”。后花园叫萃绵园,这里亭台楼榭,玉石古木,鸟鸣蝉唱,建筑中暗含着中国的风水,据说也有条龙脉,具体从那里到那里没有记住。进入花园大门便见一巨大太湖石,起到影壁的作用,名叫独乐峰,高5米,是和珅委托太湖官员找个5年才得到的一块长相神似“大鱼”的太湖石,寓意“年年有余”。
http://s10/mw690/5310d64dtd3f17fc9ab19&690
独乐峰
后花园西洋门:恭王府一绝
是恭王府花园的大门,进入恭王府花园参观,要先经过这道汉白玉石拱门,又称西洋门,是国内最大的汉白玉整雕门。造型采用舒展流畅的西洋风格,雕刻又极尽中国古雕琢之精美,颇具西洋味道又不乏中国本色,不愧是建筑中的精品。上有题字:外题"静含太古",内题"秀挹恒春",意为享太古之幽静,拥满园之春色,体现了深邃浑厚沉雄苍古的意境,蕴涵着道家的思想理念,也可说是对整个萃锦园艺术风格的概括,很有道家意境。这道门并不是和珅建园子时候留下的,而是恭亲王改造时建造的,称为恭王府的“绝妙之笔”。
http://s3/mw690/5310d64dtd3f242f06432&690
西洋门
http://s11/mw690/5310d64dtd3f24644111a&690
和珅的钓鱼台
流杯亭,是主人约好友雅士们饮酒的地方水流曲觞,凹晶凸碧,弯曲成亭字形,酒杯放在水上,能顺着水道漂流,所以叫流杯亭,流杯亭的说法也是有来由的,据说,和每次约请好友到此饮酒,酒酣之时,就要吟诗作对,酒杯漂流到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必须作诗,不能作诗的人,就要被罚酒可以想象,当年的和绅也算是一个风雅之士,据说,在里面走一遍会给人带来幸福,于是大家纷纷往里挤....流杯亭中的地面上有弯弯曲曲的水路。
在北京,这样的亭子一共有四处:潭柘寺、中南海、故宫和恭王府,圆明园的流杯亭毁于八国联军,只剩下刻有水槽的石座了。其中恭王府的这个最小,因为那几个都是皇家使用的。和珅经常在这里设宴款待同僚过小寿。流水自亭的南面进入,经过地面的弯曲水道,最后在亭的北边流出,从暗道流入蝠池。而流水出口的位置就是主位,坐北朝南,主人和珅就坐在这里。过小寿的时候,杯子停到哪位客人跟前,客人就把备好的礼单放在杯中,最后杯子漂到和珅跟前,和珅在出水处坐收财礼,又有一说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地面的水路,从北向南看为一个"寿"字。从东向西看又是草书中的"水"字,所以此亭又叫"水寿亭"。
http://s1/mw690/5310d64dt7b997c031d50&690
流杯亭1
http://s14/mw690/5310d64dtd3fee0c6a98d&690
流杯亭2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