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2010-10-15 17:53:29)
标签:
背影俞敏洪连战演讲会议文化 |
分类: 随笔 |
好久没见到俞敏洪老师了,国庆节期间的相互问候才发现竟同在一个城市,于是相约我们两家人一起聚聚。
女儿按捺不住与名人相见的喜悦,早早地就告诉了同学,见面前还止不住紧张地问我,请俞叔叔为她的同学签名可以吗?我告诉女儿,只要讲是在新东方学习过的学生就没问题,敏洪认学生那是有了名的。可现在新东方一年上百万学生,估计敏洪怎么也顾不过来了。
第一次见到他的太太,我笑着告诉她:虽然没打过交道,可早就熟知,因为看过俞老师写的那篇“老婆那美丽的背影”,可惜没有写正面。那篇文章不长,讲的是当年夫妻创业的故事,结尾处描绘了一个淡淡的画面,看似不经意,却把患难夫妻的情义写的让人心动。
俞太太有点受窘,忙推说一般吧,倒是老俞在北大的演讲还罢了。我就问敏洪,那篇文章是不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敏洪道,那次演讲本来是有书面稿子的,也已经被会议组提前审过了,但是临上台前,实在感觉念稿子太没意思,临时变了主意,对主持人要求即席演讲,所以北大的那次演讲还真不是刻意而为。
演讲一般而言要有目的。在西方国家,政治家公开演讲几乎是赢得公众选举最主要的利器,演讲者的感染力、魅力至关重要,也所以涌现了一批批演讲大家,中国由于没有这样的选举环境,演讲者自然也没必要下功夫提升演讲水平了。
可是,演讲对于俞老师和他的团队,新东方的事业来讲,重要程度不下于奥巴马。也可以讲他们都是靠演讲打的天下。有这么多年的底子,才造就了他在北大的那次经典之作。不信大家可以举出能够匹敌的演讲来,高水平的文章当然有不少,但是可以流传的演讲却几乎没听说过,连战当年在北大的演讲可以算作一次。
敏洪的演讲要比连战放松的多,本来只是开学典礼上劝学向善的老话题,还要照顾到校方立场和社会舆论,他却即兴而为,积极正面而又好玩可乐;自嘲幽默但又不落俗套;洋洋洒洒、节奏明快、逻辑清晰、毫不拖沓。估计在座的北大新生们不仅对新东方、俞老师刮目相看,而且也一定会对北大未来的学习生涯充满期待,不知道北大的领导和老师们会不会像这样的演讲一样阳光、进取和成熟。
我曾经与一位领导同志探讨过关于领导讲话质量的话题,他笑笑告诉我:很多时候,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时间长了,功能也就退化了。
细思一下,总体而言,在我们国家比较擅长演讲者无非是领导和老师。领导们在自己的地盘上经常需要讲话,所以大多也都锻炼了一些口才,但是一离开自己的地盘,正式地讲话,绝大多数都不愿意脱离讲稿,不一定都是因为口才差,或者是没思想,主要是“无错便是功”,讲得好不会有太大的好处,讲的有个性但是出了偏差却坏处大大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思想又有口才的领导都要收敛的,而这两方面都差一些的领导们自然乐于扮作“大智若愚”的样子。不必评价这件事情的优劣,这已经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传统,或者叫“会议文化”。
新东方的事业越来越大了,原有的发展模式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演讲”也好像无关新东方的前途大计了,老俞在北大的经典演讲可能就此成了绝唱。我们近来就已经很少听到他和他的团队励志激情和幽默了,作为一个同行和热心的粉丝,我不免有些失落,这也许就是所谓事业成功的代价吧。
我和俞老师告别时,又一次邀请他到欧亚来演讲。他答应了,有些勉为其难。我很能理解,听俞太太说,十天的假期,老俞写了600多封邮件。
我还问他将来退休了有什么打算?
“与家人四处周游”他告诉我,
“写一些东西”他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呵呵,看来即就是俞太太盼到了四处周游的那一天,也还要常常面对老俞敲字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