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订“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方法存在缺陷和不足

(2009-11-08 19:40:21)
标签:

教育改革

方法论

纲要

公益

基金会

杂谈

分类: 教育

昨天晚上与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老师理事王伯庆老师和工作人员刁文一起在北京北太平桥老故事餐吧小聚。

杨老师刚刚从美国考察基金会归来,提起美国基金会十分感慨(详见其博客)。不过他也很开心地介绍说二十一世纪研究院理事,南都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先生在哈佛大学的欢迎宴会上放言:中国的各类公益基金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但增长速度惊人,很快将会位居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二位。

美国的公益基金会是美国软实力的重要支柱,他们此次考察发现美国公益基金会近些年来有一个重大的转变,即从一些具体的慈善项目向促进社会变革与进步的研究与发展项目转变。这些项目的特点是:面向未来,存在风险,不一定存在广泛共识,政府无权或不便从事。而这恰与我们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使命与业务发展方向相一致:以独立视角研究教育问题,用民间力量促进教育进步。

我们在一起自然离不开讨论“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话题,以我自己这几年对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来看,我个人以为无论是政府版本的“纲要”,还是研究院所拟的民间版“纲要”,在制订战略规划的“方法论“问题上均存在很大的缺陷与不足。

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商业组织,还是非盈利机构或者是政府机构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均有一套较为科学与系统的方法。遗憾的是在我国除了企业之外还鲜有大学与其他非盈利组织运用现代战略管理方法制订其战略规划。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规划一般采取相对主观,文字描述为主的方法制订规划。这些规划缺乏理念和价值观的引导,也没有清晰的愿景描述与沟通,战略方向的产生不知由何而来?战略规划与执行之间的联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许多极为重要的规划常常变成了少数笔杆子的文字工作,规划制订完了,工作也就结束了。

听了我的评论,杨老师笑我是一个虔诚的“管理主义者”,不过,他也并不排斥我的想法,并约我就此问题为研究院写一篇专文。从接触战略管理理论,到我院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引入管理咨询公司制订战略规划已经整整四年了,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多多,我院的战略管理实践也一步步上路了。希望我计划写的这篇文章能引起大家地关注,也希望我们这个民间教育机构的战略管理实践经验对制订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出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贡献。

另王伯庆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查建中教授将与本月1617号来我院演讲,请大家关注。

 

精彩链接:

“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如农民工”新闻背后的逻辑与警示

直面甲流疫情

中国呼唤“白宫实习生” 

大学生就业与水库泄洪

我对徐小平有些看不过眼

不要剥夺孩子的明天 

高等职业教育的拐点快到了

大学还是得由民间机构来排名

大学毕业生与潜规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