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了上帝的使者——王伯庆博士(下)
(2008-11-25 09:05:34)
标签:
就业ac尼尔森教育界王伯庆美国上帝的使者欧亚学院教育 |
分类: 教育 |
上周五,王伯庆博士受邀来欧亚学院做了两场报告。在对我们教职工所做的报告中,他为我们分享了麦可思公司为西南某高校做的毕业生调查和对教学、专业设置的建议。我在报告会上做了以下评述:一、王博士整个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结论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科学的美。问卷设计定义无歧义,分类逻辑清晰,网络上调查方法和手段所得到的是一手海量数据,效率极高,图表表达一目了然,结论丝毫不含糊。虽然他本人对高校的内部运营不甚清楚,但我们当事人听了报告后却心知肚明——这哥们是高手,许多结论一语中的。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逻辑贯穿始终。以就业为导向的做法就是应该以这样的调查报告为起点,建立毕业生胜任力模型,并根据模型制定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用检验、调查的结果再来改进和调整我们的招生、教学和就业服务工作。
而另一场他为我们近3000名在校学生所做的关于个人成长的报告上,一开场就用15分钟时间播放了自己结婚20周年的图片展,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当然,娇妻与智美双全的女儿也让他有这个底气。除此之外,对整场报告,我的评价是:激情四射、幽默诙谐、现身说法、国际视野。效果当然是笑声四起、掌声爆棚。以至于我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向听众道歉:以前为同学们提供这样精彩的报告太少了,今后我们还将邀请俞敏洪、徐小平等大师为大家演讲!(掌声也起来了,可惜不是为我而来)。
后来我和四川天一学院院长陶为民博士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炬明博士等海外归来的学者聊起王博士时,他们都告诉我说,王伯庆博士是北美华人圈中著名的专栏作家,他在美国华人圈的影响力不逊于俞敏洪和徐小平在中国年轻人中的影响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助理院长程星博士前段时间在《高等教育研究》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市场竞争中的高校评估及其范式的更新》的文章。我的观点和文章中陈述的问题比较一致:在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内部运作质量到底是怎样,学校究竟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外部都不了解。很多人并不真正明白高等教育代表的是什么,甚至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学校只是一种是划分人等级的标志——上知名公立大学是为了学校的文凭,上一般公立大学或民办学校是为了大学的文凭。在市场竞争环境的推动下,高等教育的评估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关注内部评价,而是应该让第三方机构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允许新的评估方式的介入。
相比与其他行业,我们教育界确实是特别缺乏第三方机构的客观信息。陕西电视台频道副总监王滔老师曾经受邀参加我们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改革论证会,他的很多思路让与会者拍手叫绝,并被会议采纳。但是当天晚上十一点多钟,他打电话给我,说对不起,他的有些思路不太对,应该改过来。我有些纳闷,问他为什么如此急急火火的纠错,他说:“方案要是有问题,执行起来就会出大漏子。”我闻后一下子明白他的意思,在电视行业,一旦你出错,造成收视率下降,立即就会被第三方调查机构如央视索福瑞、AC尼尔森披露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广告收入下降,节目被改版或取消,进而当事人收入下降或去职。
我当时哈哈大笑地告诉王滔,在大学里,一般而言,你的方案错几年也不定会有大的影响,更不会有什么直接的反馈。有些老师的讲义用了好多年也不变,案例也是许多年前的。没有这些“讨厌的AC尼尔森”告诉外界大学在干什么,犯了错误也不会受到即时的报应。
现在,高等教育界的供求关系即将逆转了,也就是快要成为买方市场了。高等教育界的AC尼尔森——王伯庆和他的麦可思公司也来了。各位校长同行们,我们也要向“王滔们”一样坐卧不宁了。我反正是盼望这个时刻的到来,因为我们是野生动物,虽然进了国家统招的“动物园”,论资排辈的乞食吃,饿不死,但始终不习惯。因为我希望我们所做的“与众不同,有些先锋”的工作能让我们的消费者——学生得到最好的受益,而且能很快地广为人知,并因此我们学院受到整个社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