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不见之石:艾叶绿?——徐贞木闲章鉴赏

(2009-03-29 12:01:08)
标签:

杂谈

分类: 喜印爱石

   百年不见之石:艾叶绿?——徐贞木闲章鉴赏

    余藏一枚绿冻石章。为此章,好一通恶补,不为别的,只为在寻觅百年不见之石——艾叶绿。

    此石一上手犹如“脱兔”感觉,这种滑润非长期把玩不能形成。叶蜡石硬度较软,自然的划痕不可避免。同时,石的新老特征就是氧化与否!该石的磨痕和氧化痕已构成“皮壳”,这是一种一致的“沧桑”,非急功近利的造假可得!同理,和田或其它类的老玉,尽管很硬,但岁月也会老化留痕!此乃鉴石、玉的秘诀!

    叶腊石之质地性燥,原生地产出状态——氧化作用十分重要,需经动态之水的“洗礼”,  既所谓的地下水迹线,雨季时该水线上涨,干旱时水线回落,这个范围即为动态的氧化范围。氧化后的叶蜡石性熟而温润。寿山的田石、水坑石等诸多名品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和田的籽玉也是“后天”改造这个原理,因为俄罗斯、和田、青海格尔木的原生闪石矿,成分几乎是相同的。故古人评价美石为“日月之精也”,这就是大自然造物!故美石者:不盘玩不知美!不造化不知美!

    清代毛奇龄《后观石录》中,形容艾叶绿之色泽:“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此石很符合“绿色通明”之说,而光线不同时,也会“底渐至深碧色”,视觉感也会不同!

    经检索:徐真木{1623-1671年}、徐寅父子,皆嘉兴名士,精篆刻。徐贞木字士白,号白榆,自署真木。斋堂为怀古堂、对山草堂。性不附时俗,颇自贵。工诗,并善书法,小楷取法《黄庭经》。治印宗汉人,旁参宋元,善融会。细白文得力于汉玉印,朱文喜爱粗文细边。布局得古人心画,用刀亦冲亦切,生劲活泼。存世有《怀古堂集》。徐寅字虎侯,号秋田,篆刻得父传。父子所交多文士,负名两浙,周亮工于康熙十年(1671年)见徐寅于西湖,徐寅出示其父印帙,周亮工大为叹服,叹惜真木年未及五十而逝。叶铭在《广印人传》里评价真木“篆刻为海内宗仰,出程邃、许容上”。雍正七年(1729年)父子刻印合辑为《观妙斋集印》

    所提及的“朱文粗文细边”也是符合的!

    呜呼!我还是说不清楚:此石是艾叶绿乎?

百年不见之石:艾叶绿?——徐贞木闲章鉴赏百年不见之石:艾叶绿?——徐贞木闲章鉴赏百年不见之石:艾叶绿?——徐贞木闲章鉴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