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畅畅看了两场儿童剧,一场改编自格林童话,一场是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儿童京剧,前者让我有些失望,后者则给我惊喜,并且从畅畅的反应来看,她也偏向于后者。事实上,前者是在一个专业的儿童剧院里由专业的儿童剧演员表演,后者只是一群演技稚嫩的孩子在一个几乎没有上座率的时间卖力地演了两个小时。
但惊喜是稍纵即逝的,前者才代表儿童剧的现状,后者实属偶然。
没了格林童话和安徒生,儿童剧会怎样?
稍微翻看一下现在的儿童剧剧目,我们就能发现,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仍然是两个重要的题材库,就在我们看完那场儿童剧后,准备看《海的女儿》的观众已经等在门口了。现成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都是它们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
我们观看的那场儿童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兄妹俩犯了错误,被妈妈罚到森林里去采蘑菇,结果遇上了巫婆,兄妹俩被抓了起来。本来打算先吃哥哥的巫婆认为他不够胖,让妹妹用各种食物先把哥哥喂胖然后再吃……当然,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正义战胜邪恶,智慧战胜愚蠢,巫婆被兄妹俩推进火炉烧死了,世界一片太平。
老实说,我不喜欢这个故事,如果不是被组织观看,我不会带畅畅去这样一部剧,她勉强看完,没表现出太明显的好恶,但回家后问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个奶奶——就是指巫婆,有那么多东西吃,为什么还要吃那个小哥哥?
这个问题,我一时间很难给出答案,既不能信口胡说,老巫婆不爱吃素,就爱吃小孩儿,也不能从更深的层次讲故事诞生的背景,讲巫婆是一种什么样的隐喻。
其实,这个剧,甚至说很多儿童剧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在于这种明显的情节穿帮,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编创者没有充满童心地去为孩子写故事。
我自己也进行过儿童剧创作,知道其中的难点所在,也知道找一个现成的故事,略加改编是一个非常省事的做法,但有的时候也会发现,改编来改编去,原故事的大背景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文化氛围,尤其像格林童话这样的作品,最初是起源于民间故事,名为“童话”实际并不是专门写给孩子看的。
儿童剧,最重要的依然是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理念,一直作为儿艺压箱底的《马兰花》演了几代人,我们可以说它不够时髦,但不能不认同它赞颂勤劳和善良的理念。反观我们观看的那个剧,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误会,比如生活在物质丰富环境下的孩子大概难以理解,妈妈为什么会因为他们吃光了家里的东西就会大为光火;为什么犯了错误就会被吃掉等等。
再说到那部儿童京剧,其实情节也并非毫无破绽,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这里面的没有令人压抑的情节,即使是坏人也不会可怕得要吃人,最后对坏人的惩罚居然是让他当森林护林员。这比不是吃人就是将人推入火坑的故事要有童心,要知道,太小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分清楚故事和现实,那些血淋淋的情节还是会有不良影响的,巫婆出场时,或者她从台上追到台下时,就总是有孩子被吓哭。
儿童剧也需要标明适龄段
在非儿童剧场外,一般都会有提示牌,不接受1米2以下的儿童进入观看,而在儿童剧院门口则没有这个提示,大约大家觉得儿童剧院当然什么样的孩子都可以进嘛!其实,儿童和儿童,差别也很大,成熟的儿童产品都应该有更细的年龄段划分。
具体到儿童剧,有很多问题直接跟孩子的年龄相关。
多大的孩子能带进剧场?我想最起码他能在封闭的剧场里坚持一个多小时,2岁以内的孩子很难做到。
适合低幼儿童观看的剧,台词就不要过于复杂,可以考虑有更多的动作表演,这一点,那个儿童京剧做得不错,不到非唱不可就不唱,不到非说不可就不说,大量的是动作,本来畅畅刚开始一直吵着不看了,但当她看到开场一大群扮作仙鹤的演员穿着溜冰鞋上场,她就乐了,并且把这种喜悦一直持续了剧终。给较大一点孩子看的剧则可以增加台词比例,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抖一些语言包袱,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解能力。
适合低龄儿童的剧,剧情应该简单轻松,悲剧或者惊悚情节都要尽量避免。
细节体现对孩子的关怀
舞台剧一般都会有场次变换,也都会布景和道具的更替,从剧情和表演上看,儿童剧也是如此,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了,台下坐的是儿童观众,突然间剧场的灯全灭掉,舞台上若有若无的人影在那忙活一番,一般的孩子很难理解这是在做什么,甚至每次熄灯都会吓哭几个孩子。
如果我们替孩子着想一下,是有很多解决办法的,比如借用传统戏曲表演转场的方式,靠拉上幕布来掩护布景的更换,或者借鉴那个儿童京剧的做法,即使关灯也不会弄的一点响声没有,而是始终衬上一段音乐,这样一来,孩子们还真是安静多了。
另一个重要问题则是,儿童剧要讲究互动,但这种互动绝对不是把底下的小观众当作道具,突然在舞台上拿出一个苹果问孩子们是什么,这本身不坏,但如果问完苹果再问香蕉,问完香蕉再问汉堡,那就不是剧了,而是一场公开课。真正的互动应该是真诚的,那个儿童京剧的小演员们大夏天穿着一身厚厚的行头,有的扮作老虎,有的扮作熊猫的,在开演前的一个小时里跟大大小小的观众们合影;并且他们还别具匠心地设计出一些小游戏,比如邀请小观众答题,或者画脸谱等等,这都应该算有意义的互动。
至于儿童剧场的座椅怎样才能让孩子坐着更舒适,食品柜台里不要卖含铅量高的爆米花等等,那则是更加精致的细节,把儿童剧本身做好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走进儿童剧剧场的观众不多,他们值得珍惜。
本文发表于《聪明宝宝》第9期“宝宝和传媒”专栏,平面媒体请勿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