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典育儿智慧之《三字经》篇(2)

(2009-10-23 15:28:34)
标签:

育儿

理念

古典智慧

三字经

杂谈

分类: 纸上谈育儿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在认可“性本善”的基础上,有了“苟不教,性乃迁”,就是说,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善良本性将会变更,其实,无论“性善”还是“性恶”,都会认同教化的重要性,只不过一个是为了固守,一个是为了修正,出发点和目的有区别,手段都一致。

  重要的不是要不要教育,而是怎么教育。每个人孩子都是天才,只不过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有人被某种不得法的教育变成了庸才。这里所谓的“天才”不是指天生的成功者,而是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能安身立命的禀赋。

  遗憾的是,在一个以“官本位”为主导话语的传统社会里,教育基本就等同于仕途经济,于是在“奇技淫巧”的大棒下,很多人的特殊禀赋被消磨得无影无踪。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着实让家长有些头疼,他们挣扎于:是让孩子快乐,还是让孩子进入应试教育体制的大熔炉,很多时候,

人的痛苦恰恰来源于选择的多样性,因为放弃某个选择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尤其是当教育一下子就跟快乐对立起来,只要应试教育的体制存在一天,所谓的素质教育就得晚实现一天。

  “教之道,贵以专”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孩子天生会认同一定的秩序,并且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几年会有一个秩序敏感期,比如一些孩子在穿衣服的时候,就得先穿裤子再穿袜子,虽然事实上先穿袜子并不影响他穿裤子的感觉,但如果打破这个秩序,他一定会有不适应,生活中的琐事尚且如此,何况教育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容易犯这样两类错误,一是,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常常追赶所谓的时髦,今天流行学钢琴就逼着孩子去学,明天流行学英语就让孩子改学英语,一切都不是从孩子本身的需要出发,最终导致孩子的厌烦。另一种错误则是,一家人的教育理念出现分歧,这种情况在隔代养育的家庭中比较常见,经验派和学院派产生冲突,孩子要么不明所以,要么很快发现可以钻的空子。

  “朝三暮四”的事情能骗得了猴子,但无法让孩子适应,对于第一类家长,他们要做的是,平衡自己的价值观和孩子需要之间的矛盾,找到一个适应孩子的教育理念并且一以贯之;而对于第二类家长,家庭成员之间寻求共识则是最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