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个省心的孩子并不难(2)不着痕迹的教育无所不在

(2009-09-09 22:04:33)
标签:

杂谈

育儿

早教

省心孩子

分类: 纸上谈育儿

   困扰我们的并不是“要不要教育孩子”的问题,而是“以什么姿态教育”和“怎么教育”?从来“寓教于乐”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而“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教”,更是被看作是玄而又玄、高不可攀一件事情。其实,教育本不应该很刻意。

   先讲一个小故事。

   带畅畅在小区散步的时候偶尔见到几只小猫,远远地陪她逗过几次,也没有太在意。今天再次邂逅了它们,一只老猫带着四只小猫在管道里爬上爬下,老猫躺倒在地上,小猫们上去吃奶,每次都只有两只小猫来吃,剩下的两只只能在一旁巴巴地看着。瞧瞧老猫,瘦骨嶙峋,仍然还充当奶妈,再看看小猫,机警胆小,没有娇宠之下而有的慵懒温顺,看来这是一群流浪猫,围观的人都很可怜这群小家伙,甚至有人说:“老猫都这样了,还喂奶”!

  我的感情很复杂,有怜惜也有感动,尽其所能地养育后代是生物的本能,这一点上,人畜一般!一旁的畅畅很安静地看着。

  我抱起畅畅,提议去给小猫买点吃的,她同意了,并且在去超市的路上说:“小猫真可怜”!要知道她平时的语句经常是“小猫真可爱”,“小狗真可爱”,说“可怜”好像还真是第一次,对于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来说,“可怜”或许是个陌生的单词。到超市后,畅畅走到猫粮柜台,拿起了最大的一包,边拿还边说“沉”,随后又同我一起去买了可降解的餐盘。

  我们回到小区,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这群小猫,原来它们已经户外活动完毕回到自己的家里——一个用纸箱子搭成的小窝里。我把猫粮放进盘子里,畅畅颤颤巍巍地放到地上,很安静地等小猫来吃。

  午睡过后,畅畅本来是想去荡秋千,我再次提议去看看小猫,她欣然应允,这回,我们给猫带来了水,畅畅把水倒进了一个碗里,可惜,小猫们有些害怕生人,始终不出来,畅畅蹲在地上,冲猫窝挥挥手,说:“小猫出来吃东西”!

  在回来的路上,我问畅畅高兴吗?她说“高兴”!我趁机说:“帮助了别人,一定会很高兴”,就差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了。

   回到家里,我想了很多。

   首先,教育无处不在。

   并不是读书上课才是教育,对于习惯养成期的儿童来说,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能成为教育的素材。当然,这样做有两个前提,一是要选择合适的情境,二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是指现场教育,合适的时机是等到孩子感兴趣的时候。如果我回到家里,再说要去喂流浪猫之类的,畅畅也许不会搭理,她的兴趣肯定转移到别的东西上了。

   只有时机和情境选对了,教育才会不着痕迹,教和学才可能成为兴趣。带孩子去看鹅之后再教他《咏鹅》一定比他连鹅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强;要想孩子有爱心,可能就得从亲近小动物开始,我看过太多的家长面对孩子肆意屠杀蚂蚁无动于衷了;要想孩子明白爱护公用物品,就得从不掐花揪草开始,常常见到一些家长为博孩子一乐,一口气把能够得到的树叶捋个精光,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再说到喂流浪猫,我是想畅畅亲近小动物,跟她约定以后每天都去喂,是为了形成“责任”的概念,当然,我一定也不会忘记提醒她,可以和小猫作朋友,但不能够摸它,因为它们可能抓伤你,也可能会传播疾病。

   其次,身教永远重于言传。

   “言传”和“身教”一直并列为教育孩子的两种方式,如果一定要排序的话,我倾向于“身教”先于“言传”,这实际上体现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采取的姿态。我比较习惯于伴随孩子做一些事情,而不是简单地用祈使句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就好比,一个好老师,会跟着学生一起做试卷,而不是照着标准答案念完了事,他在做题的过程中会知道命题是否合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妨适时放下家长的姿态,尝试和他们做朋友,在一次采访中,我这样回答“您认为没必要保持父母的权威吗”的问题:权威一定不是旧式家庭对孩子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也不是告诉孩子一定能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而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家长的权威源于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

  身教的另外一点就是,家长不能对孩子和对自己采用双重标准,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要做,“你是小孩,我是大人”的回答搪塞不了多久,孩子很快就会说类似于,“我已经长大了,我都五岁了”这样的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