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ilili333ddd
lilili333ddd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209
  • 关注人气:10,9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he wiggles” 为什么这样红(2)

(2009-06-04 22:48:33)
标签:

the

wiggles

儿童音乐

杂谈

分类: 儿童传媒观察

   除了爱睡觉的Jeff 外,“The wiggles”的其他成员都有学前教育的学位,他们把自己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全部倾注在“The wiggles”之中,从基本设计到表演再到乐队品牌的打造,都贯穿着他们的一整套教育理念。

   先娱乐,再教育

   孩子们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首要需求是什么?娱乐!这是根据很多调查得出的结论,并且已经被成熟的儿童产品贯穿进设计理念,像《芝麻街》这样经典的教育类节目,在美国也被算作娱乐节目。

   “The wiggles”也认同这个观点,穿黄衣的Page甚至明确地说:“我们首先是‘艺人,”,幼教出身的他们将自己定位为“艺人”,而不是“教育工作者”,这证明他们真正懂得儿童心理。

  “The wiggles”总是先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去传达所谓的教育信息。反观现在很多的儿童节目,实际上都只是大人在自说自话,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 乐队尝试用各种风格的音乐,甚至在一些歌曲中都出现了RAP,一切都是为了迎合孩子的喜好,谁都知道,学龄前的孩子喜欢流行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们羡慕大孩子,还愿意让自己成熟一些,大孩子听的一些流行歌曲也会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The wiggles”很自信地认为,自己的歌曲可能会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音乐,当然也许叫流行音乐会更准确一些,穿红衣的Cook觉得自己是孩子见到的第一个吉他手,他说:“如果15年后能知道某个孩子是因为’The wiggles’而爱上弹吉他,那将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正因为考虑到歌曲的深远影响力,“The wiggles”谨慎地创作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观众并不是真正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所以在流行的外壳之下,还是要包装孩子能听懂的内容。

http://pic.yupoo.com/lixueqin/400775d5dbde/medium.jpgwiggles” 为什么这样红(2)" TITLE="“The wiggles” 为什么这样红(2)" />

(“The wiggles”的现场并没有想象的复杂,这也对儿童舞台剧的舞美有所启发)

   “The wiggles”在表演中有一个重要原则:演唱之前一定要把歌词的内容“说出来”(speak),因为孩子们可能在演唱中听不懂歌词的内容,细节体现意识,只有真正懂儿童心理的,“The wiggles”才注意到这个问题,当年在和澳大利亚的ABC公司合作时,因为对方希望他们“not speak, just sing”,最后让双方的合作被迫中止。

   在表演中也贯穿“The wiggles”的一些教育理念,比如,他们知道学龄前儿童会以自我为中心,所以,“The wiggles”在电视节目中,总是依次不断地正视镜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觉得对方是专门跟自己交流,有被重视的感觉;“The wiggles”常常会告诉孩子们,他们下一步将会做什么,以此来使孩子们获得安全感,至于在表演中动作性比较强,增强互动的环节,就不用再多说,这已经是目前几乎所有儿童类表演都能做到的。

   “The wiggles”到底唱了些什么

    用最简单的词概括“The wiggles”歌曲的内容,叫“认知类”,也就是给孩子传达一些知识,用最简单的词概括歌曲的风格是“童趣”。

   用唱歌去教知识,原本是一件非常不讨巧的事情,因为“教”和“乐”是很容易割裂开来的,而“The wiggles”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关键点就是童趣。

   无论是歌词还是舞台布置都十分简单,口语化,在演唱中,歌词被不断重复,像《Hot potato》、《Fruit salad》,这样的歌曲是在教孩子一些关于食物的知识,《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s》是关于人体的一些知识,关于他们那辆有趣的小轿车也有一首《Toot toot chugga chugga big red car》。

http://pic.yupoo.com/lixueqin/479375d5dbde/medium.jpgwiggles” 为什么这样红(2)" TITLE="“The wiggles” 为什么这样红(2)" />

(“用香蕉做香水,互相喷一喷,让我们都有水果的味道”,这就是“The wiggles”式的歌词)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The wiggles”可学,但不可照搬,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孩子来说,歌词是很大的一个障碍,2003年,“The wiggles”曾经到北京来演出,但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我想,听不懂他们唱什么是很大的一个原因。

   在向全球发展的过程中,“The wiggles”也意识到了语言障碍的问题,所以他们一直在努力推进本土化,目前已经有台湾版的“The wiggles”了(以后将进行专门的分析)。

    为孩子做设计,为家长做品牌

   儿童产品,尤其是所谓的精神产品有极大的特殊性,产品的用户是儿童,但购买者却是家长,所以打动家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家长首要考虑的就是产品的安全性。

  “The wiggles”的情况很特殊,它的品牌构成除了歌曲本身外,还有乐队的整体形象,试想一下,任何家长都难以容忍孩子去学唱他们认为“不适宜的歌手”的歌曲。

   “The wiggles”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始终保持健康正面的形象,在歌曲中杜绝一切对孩子可能产生影响的负面信息,比如酗酒、抽烟等等,不过这还只是最基本的,塑造品牌的过程中,“The wiggles”有非常值得称道的几件事情。

   穿紫衣的Jeff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华裔人士,虽然这位名叫关伟刚的人英语比汉语说得溜多了,但他在“The wiggles”中的出现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开放、包容,这不仅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有意义,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都有利。

http://pic.yupoo.com/lixueqin/500925d5dbde/medium.jpgwiggles” 为什么这样红(2)" TITLE="“The wiggles” 为什么这样红(2)" />

   如今的“The wiggles”已经和迪士尼合作,而他们被美国人接纳则是从“911”事件发生开始,当时演出团体都取消了去美国的演出,只有“The wiggles”按照计划,如约到美国,从此,他们就被美国人广泛认可,开始跟很多公司的合作。

   重点要说的是,“The wiggles”的换角事件。

   2006年11月30日,穿黄衣的Greg Page因病宣布从乐队退出,接替他的是另一位名叫Sam Moran的人,这对一个乐队来说,影响巨大,Greg Page是“The wiggles”的创始人之一,跟其他成员已经有长达15年的合作,而Sam Moran虽然也参加过“The wiggles”的演出,但毕竟需要磨合,新的“The wiggles”能被观众接受吗?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谁穿黄衣服表演并不是最重要的,在他们眼里,有人穿着黄衣服沿袭过去Greg Page的路子就行,甚至他们都可能不知道有换人这回事,但“The wiggles”丝毫没有隐瞒Greg Page生病退休的事实,并且把这件事当作一个“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要让孩子知道“生病,退出是生活的一部分”。

http://pic.yupoo.com/lixueqin/353735d5dbde/medium.jpgwiggles” 为什么这样红(2)" TITLE="“The wiggles” 为什么这样红(2)" />

(接替Greg Page的Sam Moran)

   很难说清楚,这是“The wiggles”有意识的行为,还是一场危机公关,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这样做更多的是给家长们看。

   诚实、包容和开放是家长很看重的品质,“The wiggles”用行动实践着,在吸引孩子的同时,自然赢得了家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