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进教材,那是一种待遇

(2009-03-03 14:04:35)
标签:

京剧

样板戏

教育部

育儿

分类: 戏曲评论
   教育部将在10个省市的中小学开设京剧课,北京也在此列,无论如何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15首京剧教学曲目分别是:

一年级《报灯名》

二年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三年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

四年级《接过红旗肩上扛》《万紫千红分外娇》

五年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猛听得》

六年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七年级《儿行千里母担忧》《猛志在胸催解缆》

八年级《趁夜晚》《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九年级《智斗》

   还是有几点担心:

   1.试点好办,推广比较难。京剧是国粹,但还不是国剧,在一些省份,地方戏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京剧,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京剧教学并不是一样非常容易的事。

   2.样板戏的比重较大,学唱容易,解释背景比较难。从学习的难易程度上说,样板戏相对容易一些,但是老师在教唱的过程中难以回避戏的背景知识,如何向这些“90后”,“2000后”们解释上个世纪60年代那场风潮中京剧难以言说的变化是个难点。

  3.学唱京剧并不承担传播传统文化的全部任务,京剧是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并不仅仅是京剧,所以不要从一开始就把京剧进教材这事说得太重,否则是京剧不能承受的,更是孩子们不能承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