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大师<<六骏图>>照片
从小学起,在下就酷爱悲鸿大师的<<六骏图>>,一生临过多次,但从未留下,因临不好,每次临完就烧掉,将之化为一股青烟,一撮灰烬,不让不美的画留在人间,亵渎大师.今年6月,我与妻四处流浪,无法为网友奉献,就发了所临的大师<<六骏图>>,以示在下还未忘记网友们.智深好友看了提出"把原画照片发出,对比一下",在下胆战心惊地答应了.现回到了家,向智深和网友们履行诺言.
所有大型动物中,马最美,不残暴,是人的良友.雄梅花鹿也美,但温顺,只具童话色彩.千百年来,画马者无数,但我最酷爱大师的<<六骏图>>,在下评为"悲鸿之后,再无奔马".更有评家说大师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独辟蹊径...充满了生命力...无羈绊,尚桀骜,发胸中块垒,掘民族精神,在写实的形体中充满着浪漫遐想和激情."至理之言也.
在大师的许多奔马图中,在下最酷爱这幅<<六骏图>>.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悲情的民族,文学,绘画,电影,歌曲...都是充满"不愿做奴隶"的悲情,而徐大师的<<六骏图>>则充满不畏艰险,一往无前,激情无限,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构图上是一群奔马,左边的马有点"离群",但扭过头看顾着其他马,形成一个和谐"整体";右边的"汗血"黑马象一大哥,用身体护卫着弟弟们;最后的一匹象是"小马驹",虽落后了一点,但紧紧跟随,决不掉队,从而形成了一个宏大气势.就单马而言,可达"神奇美",左边马后腿之奇千古未有;右边黑马是美的化身.画中的马褪比较长,细而有力,1,3,5号马的前腿笔直,只有奔跑的瞬间才可显现;最奇的是<<六骏图>>有如"天马行空",器宇渊旷,风流甚美...如果把六骏分成单个绝无这番气概.
原画照片
临摩画
大师不仅画马空前绝后,人品也堪称揩模.1928年10月,大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后,极力邀请齐白石到该院任教,但齐数日不回音,一问是有人鄙视他,正举办的一个画展把他的画冷落在一不起眼的角落.大师知道后十分气愤,来到展厅,见到角落里的齐白石立轴<<虾趣>>,惊为"神品",标价仅8元(大洋).大师立即找来展厅负责人,将齐的<<虾趣>>放在展厅中央,与自已的<<奔马图>>(可能就是<<六骏图>>)并列,亲自为之标价八十元,他自己的<<奔马图>>只标七十元;最后在"说明栏"写上:"徐悲鸿标价".此时,展厅大哗,人们争相传颂.齐白石知道后给大师写了一信,同意到学院任教,并感慨的附了两句诗:士遇知已搏无怨,夫得君掖登圣堂.
在下绝少临画赠人,临这幅<<六骏马>>是赠送给千里之外的密友的,只有英豪,军人才配挂此画.在下家中不挂,因在下没有那么大的气魄,草屋篷壁,不配挂如此神品...
因各照片版本不同,背景颜色不同,在下这次临摩时在天边加了红色,旭日东升.
在下发原画照片绝不敢与徐大师比,只是向网友们表明,在下是以极虔诚的心态来临大师的画,是极虚心地在向大师学习,望网友,画家,内行不要见笑.在下不知天高地厚,今后再不敢发画了...
特别要说明的是,这次发的照片较旧,一是收藏此画时间久,褪色了;二是临摩时汗水,污垢弄脏了画,左边马的红油彩洗不掉了,有过.大师原画是十分精彩的,有兴趣的朋友可到网上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