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点滴谈

(2009-06-30 11:26:52)
标签:

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

信息技术

教育

分类: 数学课题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点滴谈

                    菏泽学院附小    刘  

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现代技术教育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其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为了解决教学问题才需要用到电教媒体的,教师要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课堂设计,积极、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应学生的认知结构,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让课堂充满活力。基于以上观点,我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工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构。下面我总结一下一年来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 “优化”的技能和策略。
    教师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经过认真分析、组织和选择,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以其生动、直观的图象展现教学内容。掌握“优化”的技能和策略加以灵活运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变静为动,直观形象,加深记忆。
    有些内容由于受客观条件和时间限制,学生不能亲身实践体会,只能由教师照本宣科向学生讲授,或靠学生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感知,对学习内容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升不到理性的认识。电教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瓶颈”。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对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2、化抽象为具体,以形象促理解。
    一些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只能根据书中的插图及教师的讲解进行推测和想象,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遇到这种情况,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我在“旋转”时,学生被这生动、鲜明的色彩和形象的声音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3、激活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是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思维被课件大大激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鼓励求异,营造氛围,激活思维,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如教学“6以内的加减法”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动画:一只漂亮的小白兔背着水果高兴地向家跑去,不小心装水果的布袋有一个破洞,掉出了2个,接着出现“□+□=6,6-□=□”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质疑,学生情绪高昂,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再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现彩色的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再配以教师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怎样产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的疑问,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得到了解决,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识的欲望,扩大了知识面。
    4、打破时空界限,节约教学时间。
    有些要学习的内容受时空限制,学生不可能从现实材料中直接得出结论,要在短时间内给学生生动的动态、形象、信息,这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实景,引发思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科学教材中的卵石形成过程,教师带学生去山上、河谷考察岩石的风化、搬运情况,河床上岩石的分布情况,流水对岩石的冲击、拍打、互相摩擦,逐步失去棱角变圆这一过程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展示,让学生观看,再来讲解卵石的形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约了教学时间。
   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其教学功能,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不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更不是用得越多就越好,要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用,而不是处处都用。它是为教学服务,使用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现在许多教学竞赛课满堂都是课件演示,黑板上难得写上几个字,表面上兴趣盎然,而效果却不敢恭维。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找准最佳结合点进行设计,做到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紧扣重点内容,切忌随意呈现。有些课件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大量使用一些音像图片资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适得其反。适当运用是必要的,但用得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应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在声、光、色、图的演示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低劣的课件反而影响课堂效果,破坏教学结构,无助于学生正确掌握知识。课件制作不可粗制滥造,无的放失,必须讲究实用性和美学性。

总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极大地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设情境,也可以重新组织教学情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形成学习概念,这是教学媒体的展示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