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案例

(2008-06-04 16:39:22)
标签:

体积公式

长方体

圆柱体体积

教育

分类: 数学课题

                      案例---------“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刘 

课堂片段

师: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

师:想一想,你有办法得到这个圆柱学具的体积吗?(圆柱课件从槽中跳出。)

生:用公式计算。

生:用水或沙子转化计算。

师:你们是怎样转化的,具体说说。

生:用橡皮泥转化计算。

生:用圆形纸片叠加计算……

师:嗯,这些方法都很好,就在今天的课堂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生:因为没有实验学具,所以只能用公式计算。

师:其他的方法可以在课后进行。

师:想用公式计算的同学,你想怎样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呢?结合你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举例说明。

生:大部分图形公式的推导都是把新学的转化为学过的。例如:圆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

师:联系旧知识,采用转化法,确实不错。

师:那现在它是一个圆柱,你想怎么办?

生:像刚才一样进行平均分。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沿着圆柱的底面直径平均切分成16个小扇形。

师:都说实践出真知,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动手尝试着进行转化,并说说转化后的结果。

生:将圆柱沿底面直径平均分成16个小扇形,切分之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

师:(刚才我们将圆柱沿底面直径平均分成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师:如果想让它更近似于长方体,你想分成多少份?(32)更近似一点。(64)、(128)……

师:这是同学们刚才的转化过程。

师:请同学们坐好,观看屏幕上演示的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

师:现在再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转化过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7(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时形状变了,但是它们底面积、高和体积都没变。)

总结文字公式: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师:恭喜大家,我们已经成功地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掌声鼓励一下)老师这有一些字母:d、s、r、C、h、v、π。它们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息息相关,请你们用字母表示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生:V=Sh    V=(d/2)2π×h     V=(c÷π/2)2π×h

师:对比这三个公式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彩色粉笔画线。)

生:相同之处都是底面积乘以高,不同是底面积求法不同。

师:谢谢你精彩的发现,你叫什么名字,认识一下,老师会记住你的。

反思: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圆柱的体积”的教学中,如果使用模型或幻灯片来演示面积推导的公式,圆最多只能被平均分成32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无法去想象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这一数学事实。而我们运用动画技术,就可以非常轻易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32份、64份…,然后再将其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这一过程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认识,体验到其中所蕴涵着的极限思想。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这节课中,我先让学生操作从而获取感性的理解,尽而观看课件演示从内心深刻理解其转化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