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要求地震重防区县市都要建地震前兆观测点(转)

(2014-02-21 08:00:18)
标签:

防区

钟左右

观测点

左右

基准

    【橙橙:头几天看到巴彦克拉板块所在乐橙面四周南先北后上下跳动两次回复(不是恢复),几天后于田来了7.3.或许这是这个板块又一轮活动开始了,若上一轮以雅安7.0结束。不知这一轮要持续多少年?】

  • 2014年02月20日22:23 来源:天山网  作者:王涛
自治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会场
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在会上讲话

  天山网讯(记者王涛摄影报道)天山网记者从2月20日召开的新疆全 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获悉,自治区要求各级地震部门要加强和落实“三网一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社区防震减灾助理 员)”工作,努力捕捉临震宏观异常信息,及时组织会商研判,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列入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的市县要切实加强地震监测能力 建设,力争尽快实现每个市县都有地震前兆观测台(点)的目标,逐步实现全疆每个市县都建设有强震台的目标。

  除了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外,自治区还要求统筹推进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在提高城乡抗震能力方面,自治区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工程建设在立项申请、项目选址、施工图审查和竣 工验收等环节将抗震设防做为必备内容,确保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地震安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设计和施工。公路、铁路、航空、电力、通信、水利、水电等严格执行抗震规范及有关要求。对新建开发区、位于重点监视防御区或高烈度区的城市,开展地震区划 工作,合理规避地震灾害高风险区。为确保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安居富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做好场址选择、乡村规划等工作,安居房建成后要拆除不抗 震的旧房、危房。

  在地震应急准备方面,自治区要求加强地震、民政、住建、宣传、交通、教育等部门联动协同能力建设,实现信息共享、资源 整合,形成救灾合力。各级人民政府要完善地震应急预案,要常态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各地区要按照国家标准推进应急避难场所正规化建设,结合新疆地区 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针对性地加强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同时,统筹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新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专业队伍、部队、武警应急 力量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协同演练。在救灾物资准备方面,各地区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动态周转相结合,商业储备和专业储备相结合的方 式,形成政府储备、社会储备和家庭储备相结合的物资储备机制,确保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

  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在会上说,新疆 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从历史来看,新疆的地震活动有着强度大、频度高、分布广、灾害重的特点。二十世纪以来,平均每年发生5次左右5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 年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每7-8年发生一次7级以上地震。全区近60%的面积包括80%以上的绿洲、70%以上县市和绝大多数重要经济区,都处于地震多 发的高危险区,全疆地震烈度7度以上的区域占总面积的58%。全疆85%的人口和社会财富均集中分布在地震多发的天山南北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地震灾害损失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全疆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绝不能因为地震灾害是小概率事件而放松警惕,绝不能因为防震减灾短期效益不 明显而轻视忽视,更不能因为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而无备”。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特别要 加大在农牧区的宣传力度,把宣传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自治区副主席田文主持会议

   据了解,2011年以来,自治区、中国地震局和内地对口援疆省市在全区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建设方面投入1.47亿元,完成新疆地震观测台站35个,新建改 建地震台站31个,提高了地震监测台网的观测密度和质量,完成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新疆区)15个GNSS基准站建设,目前,全区建成地震前兆 观测台(点)130多个,建成的主动震源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研究站,提升了乌鲁木齐周边天山地区地震监测科学水平。正在建设的天山中段前兆台网项目,将明显 增强天山中东段地区地震前兆的监测能力。克拉玛依建成5个地震台组成的测震台网,伊犁州正在实施每个县、市一个前兆观测台站的建设,昌吉州完成3个地震台 的建设,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完成电磁波仪器的架设工作,并开始试运行。通过一系列监测台站建设和先进技术应用,全疆大部分地区显著地震速报定位工作 完成时间由过去的15分钟提高到3分钟左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