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魏晨流三密度和地震的联系

(2012-11-04 08:11:00)
标签:

魏晨流

面密度

加密度

变密度

地变常数

校园

    通过近年的晨流观测分析所得,不定正确,仅供爱好者共同探讨,以便尽快实现地震观测预报:

    面密度是地震的基础

    加密度是地震的必要

    变密度是地震的必须

    这样说可能不太好理解,打个不太确切比喻:地震假设就一爆竹,爆响就像地震发生。面密度(面积)就像火药多少,加密度就像引芯,变密度就像点火。所以,面密度决定地震大小,加密度决定地震发生趋势,变密度决定地震发生与否。究竟“F[地震(面密度,加密度,变密度)]=0”是怎样的数学具体表达式,橙橙现今还不很明了.

    也就是之前文有说的面密度主要对应震级,加密度对应震点,加密度和变密度(主要是变密度)对应震时。

    可以发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要发生地震变密度数值基本是一个常数(不妨叫它地震变密度常数,简称地变常数,有少许变动,从赤道到两极是逐渐增大的。但地球上具体到某一地点,这个地变常数是个定值(在某地质年代时段内即成万上亿年是应该有变化的,但大不到地质时段可以认为不变),当达到这个定值时,这一地点就会发生地震。

    这里说的魏晨流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实际观测中常见偏重显性的,这也和人们精力、情绪等相关的缘故吧?相信机器数码观测(跟测)能克服人们这一点。希望真正的地震观测预报实现快的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