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内西经》:“凤皇、鸾鸟皆戴瞂。”《大荒西经》:“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而这里的“戴瞂”和“冠”,其实就是指孔雀头顶上的“羽冠”。)
http://www.imagewa.com/PhotoPreview/361/361_63524.jpg
(《南次三经》: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http://www.2007st.com/uploads/allimg/090928/1919410.jpg
《山海经》记载的“凤凰”即“孔雀”
——论龙凤古字头上具有的相似构造“冠”
作者:赵自强
(一)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你们作好了接受新思想、新科学、新真理的思想准备吗?写这种开创性、革命性的超前论文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勇气,同样,读这种论文也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勇气。不然的话,人们就会用传统理论批判它是胡说八道,并把它当成垃圾而不顾。下面是我研究了22年的大历史学成果!博主恭侯你们阅读、讨论、支持和批评!
我们中国人必须知道一个事实,即“蛟龙”和“凤凰”是世界上两种完全不同,但又真实存在的动物。
中国古人对这两种动物,在古文献、古文物、古文字这三个方面一直都有明确的客观的记载。
中国古人取龙腾云驾雾,搏击长空的伟大形象;取凤绚丽多彩,安祥华贵的容姿,把这两种奇珍异物撮合成一对唇齿相依的“吉祥物”,并把它们合称为:“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跃凤鸣”等等,使它们受到中国人的特殊礼遇!这种两物并称的风俗,并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化成帝王和皇后的象征;再后来,又成了民间喜庆的瑞图。而在这两种真实动物的基础之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龙凤图案”又成了建筑物和工艺美术品上的一部分最重要的内容,即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志。
我们在上面已经专门讨论了“龙”和“龙冠”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与“龙冠”相似的“凤冠”的问题。古人早就知道“凤凰”是一种美丽、吉祥而巨大的鸟类,所以把它作为喜庆、安宁和高贵的象征;或比喻皓洁、美满的爱情。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凤凰”在自然界中究竟是有?还是无呢?如有它又是一种什么鸟类呢?古人怎样记载它的呢?关于这些历史谜案,其实象“龙”案一样,在古人那里是根本没有问题的。只是后来随着清朝政府的倒台和西洋文化的引入,本来真实存在的“龙凤”,却被那些打着“唯物主义招牌的科学家”,说成子虚乌有,或“神话”动物。这就从客观上否定了至今还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龙凤”。而据我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确切的来说,中国古人所说的“龙”,大致有三类,它们就是恐龙中的梁龙、霸王龙、蜥蜴龙的残存后裔,这三种动物至今尚未绝灭,可以称为“活化石”动物;而古人说的“凤凰”,其实就是“孔雀”。或者说:“孔雀”是“凤凰科”中最小的现存品种,或者说:小型化的后裔!
而关于这一事实,我们从古人对“凤凰”的记载中可以发现。例如,中国历史元典《山海经》,前后有15次记载了“凤凰”。此后,古人又在《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金史》、《文献通考》等正史中最少又有43次记载了“凤凰”。这些事实可以证明“凤凰”的真实性。
(凤凰与太阳合图)
由于“凤凰”是一种生活于热带的鸟类。所以生活于古埃及的黄帝至夏商时代的中国古人常能见到它。而关于这一点,《艺文类聚》卷99引《春秋演孔图》云:“凤,火之精也”。《鹖冠子·度万第八》云:“凤凰者,火之禽,阳之精也。”而这里的“火”,就是指炎热的气候;“阳”就是指骄阳如火的热带环境。非常幸运的是,古代文物也为我们保存了“凤凰和太阳熔为一体”的形象。这就为我们划定了“凤凰”确实是一种生活于热带的鸟类。古人根据这一事实,将文献文物上的含意缩写为一句成语:“丹凤朝阳”。而实际上,上古时代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都,确确实实是建于炎热的埃及的。后来因为残酷的战争使古帝逐步把国都迁到了现在的中国。而后来由于日换星移,地理变迁,中国国都迁到了较寒冷的北方。故难于再见到“凤凰”的容貌了。所以后来的古人少见多怪,误认“凤凰”是一种神话动物,谬论就这样产生了。
事实上,我们只要认真的不带陈见的看看古人对“凤凰”的记载,就能发现“凤凰”的特征和习性都与“孔雀”相同。为了证明这一事实,下面,我们根据《山海经》记载的“凤凰”顺序,将文献抄于下面,让大家看看上古古人对“凤凰”的原始记载。
据《南次三经》云: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
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
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又云:
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春辄入,夏乃出,冬则
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雏。
《西次二经》云:
女牀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湼,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
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海外西经》云:
诸沃之野,沃民是处。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民
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
导之。
《海内西经》云: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又云: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
《大荒东经》云:
有五采之鸟,相向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大荒南经》云:
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
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民,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
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大荒西经》云: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
又云: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又云:
有西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民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
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
骓、璇瑰、瑶碧、白朮、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又云:
有弇州之山,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风。
《海内经》云: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素女
所出也。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
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又云: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
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又云:
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
曰:鸾鸟。
我们从这些最原始、最古老、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中看到:“凤凰”在上古有五名:一曰:凤鸟,二曰:皇鸟,三曰:鸾鸟,四曰:鸣鸟,五曰:狂鸟。因这里的“凰”、“皇”、“狂”三字,显然是音同字通的假字,故可以替代换用。而这里的“鸾”通“翳”,故一些古典文献又称“鸾鸟”为“翳鸟”。但最可贵的是,古人对“凤凰”诸多动物学特征和习性作了记载。这就为我们还原“凤凰”的真实面目提供了历史依据。如古人记载“凤凰”的羽毛是五颜六色的,头上长有羽冠,形状象鸡,又象翟鸟;叫声宏亮,喜欢仰天高歌,自唱自舞;它的卵,味道鲜美,是古人的重要食物。它群居生活,性格温顺,容易调养来为人送信和引路。看见这种美丽而温顺的大鸟,人们就感到心情舒畅,安宁祥和。
我在这里还要再强调一遍,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即《海内西经》记载的:“凤皇、鸾鸟皆戴瞂。”而这里做“戴瞂”,其实就是指《大荒西经》记载的:“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中的“冠”。而这里的“戴瞂”和“冠”,其实就是指孔雀头顶上的“羽冠”。
而最重要的是,这些史料完全是把“凤凰”作为一种真实存的鸟类记载的,没有一点神话色彩。我们还看到,这里的“丹穴之山”、“南禺之山”、“女牀之山”、“弇州之山”、“蛇山”。其实,就是前面已经研究过的中国古帝在埃及用巨石建筑的一座座的金字塔帝陵。“其上多金玉”,说明这些帝陵曾用了大量金箔和宝玉装饰。这里的“丹水”、“蛇水”就是环绕金字塔帝陵的护陵河。这里的“海”和“渤海”,即指埃及北面的地中海。
(二)
关于这一点,《艺文类聚》卷90引《庄子·佚文》中有一个有力的佐证。文献云:
南方有鸟,其名为凤,所居积石千里。天为生食,其树为琼枝,高百仞,
以谬琳为食。天又为生离珠,一人三头,递卧递起,以伺琅玕。
而这里的“南方”,就是指埃及炎热的孟菲斯一带,这里有种美丽的“鸟”,叫“凤凰”,它生活和居住的环境就在“积石千里”的地方。而这里的“积石”,我们在前面已经专题作了研究,从而知道它就是埃及孟菲斯对面“吉萨”一词的原词。故“积石”即埃及金字塔的古名。“积石千里”即指埃及众多的金字塔文物群。这里的“琼枝”、“谬琳”、“琅玕”,即指热带生长的仙人掌之类,“离珠”即指热带生长的椰果。所以这段史料是说:这里的凤凰是生活在古埃及金字塔陵园里的鸟类。
再说《山海经》记载的“有鸟焉”,它强调了“凤皇”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鸟类。“其状如鸡”和“其状如翟”,进一步说明了“凤皇”是一种“山鸡”似的鸟类。“五采而文”是说,“凤皇”的羽毛五彩缤纷,非常美丽。特别是“饮食自然,自歌自舞”,则把“凤皇”觅食和开屏时,一边唱歌、一边转圈舞蹈的神情写得活灵活现。而“凤皇”的这些特征和习性,恰恰都和我们今天所见的“孔雀”的特征和习性完全相同。这就有力的证明了古人所载之“凤凰”,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见之“孔雀”!
由于“凤凰”是一种真实美丽,温驯可爱的大鸟;它生来喜欢群集,飞翔时就象一阵大风刮过一样。故商人在甲骨文中把“凤”写作“风”。这就使我们看到“凤”“风”两字原本是同字同音同义的通假字,故可替代换用。所以《禽经》云:“凤禽,鸢类。越人谓之风伯。飞翔,则天大风。”
《尚书·益稷》又云:“箫韶九成,凤皇来仪。”这是说,箫奏的歌曲十分动听,凤凰听了也飞来共舞。这就寓意了益稷时代是天下太平,政局祥和的时代。“凤皇”出现了,古人认为这是一种“祥瑞”的征兆,因而快乐的把这件事情记载了下来。后来,孔颖达在注中又云:“雄曰:凤,雌曰:皇。”这又进一步从生物学方面证明“凤皇”是具有雄雌的真实动物。
《诗经·卷阿》又云: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
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这是说,凤皇飞翔,众鸟也跟着凤皇一齐飞翔;凤皇降落,百鸟也一齐栖身在凤皇身旁。故晋代张华在《禽经》中又云:“凤飞则群鸟飞”。当凤皇选得一块向阳舒适的地方安家后,于是就引颈高歌起来。其实,这寓意了社会安宁,政通人和的政治形势。故古人常把见到凤皇看作祥瑞之兆。凤皇将新家建在向阳的高冈上,这里梧桐繁茂,生机蓬勃,一派喜人景象,故凤皇雍雍啷唧,自歌自舞,显得非常得意。同时,这又反映了一片宁静祥和的社会形势!
由于古人出于对凤凰,这种有灵性鸟类的喜爱,所以《左传·昭公十七年》又云: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
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
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睢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
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
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
这段文献的大意是,我高祖少皞挚刚登基执政的时候,凤凰恰好飞到了国都,这就给挚的登基增添了吉祥喜庆的气氛。于是挚就用鸟名纪历,用各种鸟名为百官命名。如凤鸟氏的官职,就是推算历法确定正月的。玄鸟氏的官职,就是掌管春分和秋分的。伯赵氏的官职,就是管理夏至和冬至的。青鸟氏的官职,就是管理立春和立夏的。丹鸟氏的官职,就是掌管立秋和立冬的。祝鸟氏的官职,就是掌管民事的司徒官。雎鸟氏的官职,就是掌管刑法的司马官。鸤鸠氏的官职,就是掌管水土的司空官。爽鸠氏的官职,就是掌管督察盗贼的司寇官。鹘鸠氏的官职,就是掌管农事的司事官。以上五鸠,都是掌管招集百姓的官职。还有用五种雉鸟命名的五雏,是掌管工匠制造的五个工正官,是掌管便利器用,纠正度量,平均百姓的官职。用九种扈鸟命名的九扈,是掌管农耕的九个农正官,他们的工作就是掌管制止百姓不过度荒废土地的官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凤凰在这里尽管是百鸟之首。但毕竟还是其中的一种鸟类!
《说文》又云:
凤之象也,麐前鹿后,蛇颈鱼尾,龙纹龟背,燕颔鸣喙。
晋朝郭璞注《尔雅》释凤又云:
凤,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
从这两段史料来看,许慎和郭璞的话都是纪实性的,即把“凤凰”的形象描绘得和“孔雀”的特点相同。他们比喻说:风凰的形象是,头象鸡头、颈象蛇颈、额象燕额、背象龟背、喙象鸡喙,长长尾羽扁而宽象鱼尾。
综上研究成果,我们从众多古典文献记载的“凤凰”来看,不少著名古人都认为“凤凰”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这一点,在古代是没有问题的。但到了科学比较发达的近现代,科学界却突然对凤凰产生了怀疑,认为它是古代传说中的神话动物。其实从古代文献、古代汉字记载来看,“凤凰”并非神话动物,而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尤其是今天的动物园里,“凤凰”还是观众最欣赏的“明星”,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孔雀”。而古人将“龙凤”两物连系起来称呼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两物”和“两字”头上都有一个重要的相同地方,即它们头上都有相同的“顶饰”,即“▼”型符号。
虽然我们还未亲眼见过龙头上象“红鸡冠”一样的“顶饰”;但我们却见过“孔雀”头顶有“冠冕”状的“羽冠”。尽管“龙冠”是由肉质的软组织构成的,“凤冠”是由顶羽组成的。但两者的形状却是基本相似的。由于这种确凿存在的客观现象,所以造字的古人在甲骨文、金文中将“凤”字头上的“顶饰”也用“▼”型符号来表示。而这一符号与“龙冠”符号完全相同。这就有力的证明了“龙凤”头上确实都长有相似的“顶饰”。而这一事实,我们今天从“孔雀”头顶的“羽冠”上得到了证明。换句话说,古文献记载的“凤凰羽冠”,古文字描绘的“凤凰羽冠”,孔雀头顶真实存在的“羽冠”,蛟龙头顶的“红鸡冠”,这四者原本是一致的,或相似的东西!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已经非常幸运的接触到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最高机密和学术成果!我希望你们比我们更上一层楼,比我们这一代人更聪明!更有创造精神和开拓勇气!这样中国科学才能发展,民族才能昌盛,社会才能进步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