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改掉重口味
文/王明军
改掉江西人的重口味,这个题目很抢眼,并非危言耸听和哗众取宠。根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南昌人疾病构成以慢性病为主,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疾病首位,成为威胁南昌市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
早在五千多年前,江西就已有人在此生产生活。三千年前,北至艾溪湖,南至青云谱,这一弧形地带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洪州,贞观初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洪州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豫章郡更名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称洪州。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从有文字记载,我们祖先的原始口味是微酸甜、微咸清淡。随着迁徙、气候、环境、饮食结构的影响,才开始了奇妙的变化。江西三面环山,只有赣江一条水路,相对闭塞,虽然同属中原文化,但真正引起中央集团重视的是在唐朝。自唐玄宗开辟西江道,把战略重点南移,才使得江西的水路运输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且在商贸、农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中受益。在饮食文化上,风靡长安的唐代“饆饠”美食也流传到南昌,南昌至今还保留了这一食文化传统习俗。
南昌地区的重口味由来已久,这与它的地貌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具有四大火炉之一的南昌,也是水乡、盛产粮食的富庶之地,劳作的人们在夏日烈焰的烘烤之下,食盐、嗜咸也就不难理解了。
辣椒是在明代传播至全国种植,江西在何时种植辣椒目前无从考证,但从目前各地食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赣菜对辣椒的食用比较单一,烹饪以小米椒为主,以此推断,南昌大面积种植和食用辣椒较全国其它地区晚。地理、气候、生活方式,决定了南昌人大咸小辣的重口味。
众所周知,嗜盐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杀手,为此,每天人究竟食用多少盐为科学的呢?在我国营养与疾病专家、教授们提交的答案是: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6克为宜,合国内饮食习惯,日摄入量不应超过10克。上海市市政府曾经向每户居民发放一枚剩盐的2克小勺,并提醒居民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得大于5~6克。而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今年四月敦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采取措施,争取在未来10年内减少美国人的日常食盐量,以降低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国家科学院说:“美国政府应制定新的食品含盐量标准,以促使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馆等饮食行业逐步减少食品中的含盐量。减少食盐摄入量能帮助人降低患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的几率。”据悉,美国人大约80%的食盐摄入量来自加工食品和外出用餐。美国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食盐量应为2.3克。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每天的食盐量不应超过1.5克。然而,目前美国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天的食盐量却高达3.4克。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有32%的成年人患高血压,而2009年用于治疗这类疾病的费用超过730亿美元。看来美国的标准与我国的标准有很大差距,我们从中可以判断自己应该如何行事。
管住自己一张嘴已经成为江西人目前的一件健康大事。同时,我们的媒体在宣传上,要保持一定的持久性;另外,改革赣菜重口味,全社会都要引起重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