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师注解“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2008-09-05 12:11:02)
标签:

懂劲

神明

太极拳

明艺

明师

体育

上海太极拳

尚太极会馆

太极张尚峰

分类: 尚太极·理篇

上海太极拳培训,上海太极拳学练,上海太极拳私教,上海太极拳健身,上海太极拳养生,上海太极拳修身,首选尚太极会馆。

尚太极会馆:中国首家职场人士身心健康、精神平衡修炼的太极会馆。专为职场人士设计太极拳课程,易学易练,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坚持练习,即可达到恢复健康活力、提高免疫力、消除亚健康症状等目的,让您成为真正健康、活力、高效、自信的都市精英。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杨澄甫:着者,拳式也。今同志专悟懂劲,故敌不能发人。先学姿势正确,次学熟练,渐学懂劲。古人云:“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与陵楼”。此句先求姿势后悟懂劲,不难及神明。神明言拳精巧,豁然贯通,即领悟得拳奥妙,能气行如九曲珠,太极拳通焉。非久练久熟,何能及此境耶。

    陈微明注:着熟者,习拳以练体,推手以应用,用之即久,自然懂劲而神明矣。

    许云厚注:自习太极拳者,不可躐等躁进也。太极拳之妙全在用劲(此“劲”系灵明之劲,不可仅作力量讲)。然劲为无形,必符著于有形之着,使能显著,言太极拳者,每专恃善于运劲,而轻视用着,以致习者无从捉摸,有望洋兴叹之感慨,虚度光阴,难期进益,较循序渐进者,反事倍功半,不遵守自然之程序故也。昔孔子讲学,常因材授教,故诸门第子各得其益。拳术虽属小技,然执涂人而语以升堂入室之奥,未有能豁然者也。故习此拳者,应先模仿师之姿势。姿势正确矣,须求各姿势互相连贯之精神。拳路熟悉矣,须求各姿势着数之用法。着数矣,其用是否适当?用均得其当矣,其劲是否不落空?劲不落空,是为着熟。再由推手以求懂劲,研求对手动作之轻重迟速,及劲行之趋向方位。久之子微懂而略动,进至为无微不觉,无处不懂,方得称为懂劲。东劲后不求用着,而着自合,进至无劲非着,无着非劲,渐至不须用着只需用劲,再至不求用劲,而劲自合。洵至以意运劲,以气代意。精神所处,莫之能御,则阶及神明矣。是非数十年纯功,曷克针此。

    王培生注:太极拳的妙处不是短时间能学到的,也不是躐等所得到的,应该像做学问一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有所成就。首先应该按照教师的姿势盘架子,要求姿势正确,再求着熟,了解每一着的虚实阴阳,再了解每一着的用法,再了解太极拳中各种劲的意义。由推手而求得懂劲,训练皮肤感觉的灵敏,懂得各种劲的用法,能够随心所欲,方达于化境。然而在这些阶段中,也像做学问一样要碰到好多困难,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必定要坚持不懈,精心琢磨才能豁然开朗,有所了悟,突破难关。这样数十年不断地刻苦钻研,克服无数困难,才能得到太极拳的精妙处。

    沈寿注:须从熟悉着法入手,而渐渐懂得劲的变化规律,再由懂劲进而达到运用自如。然而如不是经久地刻苦锻炼,那是不可能一下子突然精通的。关于“懂劲”,或问懂劲是否就是懂得力学原理?懂劲是太极拳的专用术语。在我国古代,虽然还没有单独建立起物理力学这门学科,但太极拳如不符合力学原理,那不但与人对大或推手是必败无疑,而且连走架也站不稳脚。因此,所谓“懂劲”在客观上也就要求懂得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实际运用。然而在古代,这种朴素的力学原理一般是由老师口授身传,并*结合自己刻苦实践和默识揣摩而得来的。所以,身传和身体力行依然是头等重要的,因为本本上的理论再精湛,如不能运化到拳术实践中去,则还是一纸空文。因此,“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这句话,在今天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李文涛注:学习太极拳有一定进程,不可跳跃前进。太极拳之妙全在用劲。劲是无形的,必须通过有形的着势来表现。怎样学习用劲?应该先学习姿势,姿势正确再求连贯。拳路熟后,须了解各招式之用法。用法熟悉之后,能用劲不落空,才是真正招熟。然后再学推手,此求懂劲。懂劲是探觉敌方动作(劲路)的轻重缓急和趋向。经过长期练习,由略懂劲至无处不懂,无微不觉才算懂劲。懂劲后不须用着(招)只须用劲。以至以气代意,以意用劲,无劲非招,无招非劲。若能达到所发无人能挡,即接近神明了。非数十年之纯功,不能达到此境。

    张义敬注:着熟为初步功夫,不过求熟于法而已。所谓法者,在本身为各部骨节筋腱之动作能相协调。在对方为彼来力之线路能确实辨认,所以在此一不中,可谓重在应用力学之练习。懂劲为第二步功夫,由法之运用渐熟,至于习惯自如,使思念变成本能。在本身为各部内外肌之调适,近于形气之调试。在对方为于来劲之线路,无须着意辨认,肌肤自有感觉,身体各部反射之机能,极为灵敏。所以在此一步中,可谓重在精神反射之练习。神明为第三步功夫,功夫至此,惟在调伏其心,养成定力,精神可以控制外物,而他力无异我力。所以此步功夫,全重精神修养。三步功夫,每一步中,尚有若干节序,然未易细分且各人之过程不同,故亦无从详分。至于练成之时间,初步功夫,若不谬蹊径,速年余,迟亦不过两载,然自初步进入第二步,时之久暂,即以难定。自第二步进入第三步,亦复难言。要能持之友衡,精进不懈,亲近良师益友,常相请益,则功至自悟。故曰:非用力过久,不能豁然贯通。

    周稔丰注:懂劲就是通过推手,增强人的感觉能力。推手练到一定程度后,对方的手或身体的某一部分接触自己的身体时,就能立即察觉对方劲的来源去路和轻重虚实,然后即可沾着或粘着对方的手,使之不易逃脱,并能很巧妙地以彼之劲还彼之身,使自己完全占据主动地位,运用力学原理将对方发出去,这就做到懂劲了。这就是推手的技击方面的意义。懂劲后,推手就愈练愈精了,也就是说只有学会了懂劲,推手才会进步快,效果好,招法运用自如。

    马国兴注:王宗岳提出了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的具体方法,分出了先要着熟,然后方能懂劲的练功顺序。那什么是“着熟”具体内容是什么?如果按练功步骤说有两个阶段:一为拳术套路中的各种招式,要打得熟而又熟,一此建立自身内的动静;方圆;开合机制;再通过盘架子;拆手;拆拳;推手等修炼方法,体会各种攻防招法的目的,及各种攻防招法变化的自身内在机制;法则,使自身内外通透,在进一步按法修炼,使自身内劲;形体阴阳相济,招法的动静;虚实;开合;刚柔四者合为一体,时时符合要领,处处合乎法规,做到自身内外合一;周身一家,此即为着熟阶段了。由此可知,着熟不单纯是指着法熟练,而是指通过着势的习练,自身获得内劲形体的基本功夫。在此着熟的基础上进一步求懂劲。什么是懂劲?懂什么劲?首先要懂自己的劲,既懂自己筋劲骨力的劲力;形和内劲相互为用的功夫,然后再推手或较技中,知道对方的内劲形体相互为用的劲。明白上述两点,再做到与人推手;教技时,粘即是走,走即使粘,粘走不离;形不离劲,劲不理形,内劲形体相济。达到此艺境,是为懂劲。由上面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着熟是渐渐修炼出来的,是由自身原来的无序,渐修到自身内在的有序;而懂劲是在自身内在机制有序的基础上,练而悟出来的随机运用的功夫。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由着熟量的积累到懂劲质变的过程。懂劲是修炼过程中飞跃的产物,修炼得法而勤于思,可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可明显地显现出来,相对而言,着熟的时间就长的多。自身功夫艺境达到懂劲,再由懂劲继续修炼,由于能做到“行成于思”,每日修炼不辍,功夫艺境日新月异,积时日久既可阶级神明艺境。何谓神明艺境?前贤多有描述,择其要而言之:“自身全体透空,继而达到无极艺境的无形无象,双轻而不近于浮,则为清玲;双沉不近于重,则为‘虚离’。含蓄坚刚而不外施,终柔软而应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对手之坚刚尽化无有矣!内之虚灵不昧,能至于外之清明,有感而应,不虑而通,不谋而当,发在不发之中,发必中的”。此说非用心练拳体悟,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是不能豁然贯通的。尤其须要经常与他人较技,专门修炼地盘的*法;人盘的肘膝之法而用“粘走”方法,才能彻底达到神明艺境。才能彻底豁然贯通。

    马海龙注:学习太极拳必须从拳架下功夫,经过刻苦的锻炼才能熟悉拳架的重要意义,才能知道太极劲的应用。懂的太极劲的应用,才能升华到神明的阶段。怎样才能达到神明的高级阶段?只有经过长期刻苦的锻炼,才能领悟奥秘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马云和武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