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日报》贺军成文章:吃粽子有学问

标签:
健康饮食粽子 |
分类: 健康宝典 |
此文发表在2010年6月15日《老年日报》上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不过,吃粽子倘若不讲究科学就会对身体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说粽子虽好吃,方法很重要。
粽子的营养其实主要是以热量为主,其次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其膳食纤维普遍不足,因而每次食用,应当以量少为宜。
如果喜欢自己动手包粽子,那么包的时候,最好选用“三少一多”(即少油、少盐、少糖、多纤维)的原料,同时注意少放调味料,尽量以瘦猪肉或者魔芋来代替五花肉,以板栗来代替蛋黄,适当加入胡萝卜丁、笋丁等新鲜蔬菜,或者在糯米中混合“五谷米”,进一步丰富粽子的营养。
一般情况下,肉粽和豆沙粽的热量往往较高。这是因为肉粽多采用动物性原料,而豆沙粽除了含糖量较高以外,多用猪油炒过,其热量在粽子大家族中常常数一数二。所以,制作豆沙粽时,建议以植物油取代猪油,这样就可降低粽子的热量。
我们知道,粽子是糯米制品,不易被人体消化,很多人在食用以后都会有胃胀的感觉。所以建议端午节前后,千万不要餐餐吃粽子,或者只吃粽子而不吃其它食物,这样很容易造成胃肠的不适以及便秘。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碗清淡的汤,比如冬瓜汤、黄瓜汤、丝瓜汤等,最后再吃一些水果,力求达到营养均衡。
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其实没有必要完全拒绝粽子,只要控制好食量就可以了。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在吃粽子时千万不要蘸糖。同时还应将粽子的热量计入主食的摄入量中。一般地,一个肉粽的热量就相当于一碗米饭的热量,加上配料的肉类、板栗、蛋黄等,其热量已经相当于一顿饭所需的全部热量。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吃肉粽。最好选择小个儿的红枣粽等,每日食用量不要超过一个。高血压患者宜选用甜味粽子,不宜选择肉粽子和咸蛋黄粽子。这是因为它们的含盐量很高,所以,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高脂血症患者也不宜吃肉粽。
粽子在保存时一定要注意保存的温度,吃不完的粽子应泡在冷水中,并放在冰箱里,但冷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天。即使是采用冷冻保存,时间也不要超过两周,吃之前一定注意充分地蒸煮加热。倘若剥开粽子后出现黏丝,这就表示粽子已经不新鲜了。[山东]
贺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