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此文发表在2009年7月16日《大众卫生报》上
“抓药”小考
作者:贺军成(山东烟台)
一代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只要听说哪儿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险地去采摘。 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孙思邈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格外方便。 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有位村姑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村姑敷上,不一会血就止住了,众人忙拜谢药王。 孙思邈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就到哪里。人们发现他每次诊病后,都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药来,所以只要有人得了病,就希望药王能来“抓药”。 后来,药店为了便于分类抓取,掌柜做出一个个的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或四个方格,来放置各种药材。所以,直至今日,人们到中药店配草药,仍习惯称为“抓药”。 贺军成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