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与生活》贺军成文:彻底击退影子杀手骨质疏松症
(2008-12-15 08:11:51)
标签:
健康 |
分类: 健康宝典 |
作者:贺军成(山东烟台)
2008年10月20日是第11个世界骨质疏松日。由于骨质疏松是一种日益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加之骨质疏松若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会导致骨折、瘫痪,甚至死亡。统计数字显示:骨质疏松导致髋骨骨折的患者20%会在1年内因为各种并发症致死,生存1年以上者约25%丧失活动能力,50%的患者会致残。为此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世界骨质疏松日的来历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意在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这种疾病的认识。这种疾病已严重影响到中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2000年,国家卫生部正式加入世界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2002—2011年)行动。这项活动的目标是:增进世界范围内患有肌肉与骨骼疾病患者的健康,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从1997年以来,一直积极地参与和支持这项活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每年都下达文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骨质疏松的宣传、预防活动。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有“无声杀手”、“影子杀手”、“静悄悄的流行病”之称等,形象地说,它很像骨骼制造中的“豆腐渣工程”,患者在患病早期可能毫无察觉,被它无声无息地侵蚀着人们的健康。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头“变脆”,容易发生骨质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4年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近年来,人们更普遍接受了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的定义,即骨质疏松症为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来体现。临床上一直将骨密度测定值用作骨强度的代理指标,并作为诊断、预测、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最佳定量指标。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指发生在70岁以上老人者;特发性骨质疏松症(Ⅲ型)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是发生脆性骨折。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1.绝经后妇女;2.老年;3.50岁后发生骨折者;4.身体瘦弱者;5.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钙吸收障碍者;6.吸烟、高度饮酒、过多饮用咖啡及饮料者;7.性激素水平低下者;8.长期久坐、卧床者;9.骨代谢疾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10.有家族史者。
■有什么临床表现
1.疼痛: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酸痛,同时可感到全身无力。疼痛部位广泛,可有变化,与坐、卧、站立或翻身等体位无关,症状时轻时重。
2.骨骼变形:由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骼易发生断裂。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骨小梁断裂时,整体外观并无裂缝,X线照片或CT图片也难以发现。但日久天长,积少成多,一些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材变矮,弓腰曲背。可继发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3.骨折:因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轻微暴力、跌跤,甚至坐车颠簸、咳嗽,都可以引起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脊柱和下肢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起,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尿路结石、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
特别提醒:骨质疏松往往来得无声无息,出现骨折现象时已经到了严重阶段。因此当您有下列症状时,要立刻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开步走或身体移动时,腰部感到疼痛,腿脚易抽筋;初期背部或腰部感觉无力、疼痛,渐渐成为慢性疼痛,偶尔会突发剧痛,抽筋加剧,夜间会痛醒;驼背,背部渐渐弯曲,身高变矮。
■诊断方法
我们仅仅根据症状,还难以确定骨质疏松症,一般必须通过仪器检查,最常见的有以下两大类。
1.X线摄片。骨质疏松症在X线照片上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骨皮质菲薄。脊椎骨椎体密度降低,横行骨小梁减少甚至消失,纵形骨小梁稀疏,椎体与椎间盘之间密度差减少。重症者椎体边缘硬化,呈扁平状、楔形或双凹形。此法简单可靠,但灵敏度不高。当x线照片显示骨质疏松时,骨钙已经丢失25%~40%甚至更多,不利于早期预防。
2.是测量骨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有单光子吸收法、双光子吸收法及双能x线测量法,以及定量CT、超声波检查及磁共振检查法。借助仪器测定骨密度,可早期准确诊断骨质疏松。
■常见病因
研究证实,骨质疏松这一“现代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这些原因不容我们忽视。
1.饮食因素。钙是人体最丰富也是最重要的矿物质,占体重的2%,其中99%存在于骨骼内。骨基质主要由碱性磷酸钙等无机盐组成,其中按规则排列着大量纤维束和黏多糖蛋白。后者使骨有弹性和韧性,前者使骨挺硬坚实。人类出生前身体内的钙质来自母体,出生后主要靠营养吸收。母乳中含有充足的钙质。许多食物都含有钙质。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鱼、虾、蚌、萝卜、芹菜、菠菜、白菜、卷心菜、甘蓝和各种豆制品。
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饮酒和酗酒者,骨质变得疏松。无论哪种酒,都含有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后,在肝脏内代谢解毒。长期大量饮酒,肝脏受到损害,功能下降,导致营养物质代谢异常。饮酒势必多吃菜,高脂类食物摄入过多,可造成机体钙营养代谢失衡,不仅可影响食物中钙的吸收,而且可使骨钙大量“迁移”和尿排钙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骨骼严重缺钙,最终引发骨质疏松症。
此外,吸烟、喝咖啡、饮食口味太成,都会导致钙吸收障碍。食物中缺少铜、锰和锌等微量元素也会影响骨密度。
2.接受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作用是帮助人体吸收钙质。没有它,食物中钙质再多也吸收不了。维生素D的来源不太广泛,但在日光紫外线照射下,人体可以利用吸收的原料自行转化制造。因此,一般来说,只要经常进行适当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维生素D就不会缺乏。但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因为工作性质(如长年夜班、井下工作),或整天工作、生活在高楼大厦,出门以车代步,接受阳光照射机会太少,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影响钙质吸收,造成骨质疏松。
3.运动减少。骨骼系统的功能是负重和运动,活动越多,肌肉越发达,骨骼吸收钙也越多,变得坚强。我们知道,宇航员在太空吃的“太空食品”,营养丰富而均衡,当然不会缺少钙质和维生素D。但在“失重”状态下生活几个月,其骨质损失相当惊人。因此,他们在太空必须设法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肌肉收缩,使骨骼受力,以预防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由此可见,运动对保持骨密度是多么重要。现代人生活越来越舒适,体力劳动更多的被机械所代替,如不注意锻炼,骨质疏松便难以避免。
4.遗传因素。目前已有相当充分的证据说明,骨质疏松症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澳大利亚的约翰•艾斯博士于1995年鉴定出人类骨质疏松的基因。有两种骨质基因通过锁定维生素D受体,调节骨钙的吸收,对骨代谢起主导作用。研究人员强调,随着年龄增长,遗传因素逐渐减弱,而环境因素影响加大。
5.药物因素。老年人身体或多或少患有某些疾病,有的隔三差五,有的甚至常年服药,而有些药物正是骨质疏松症的诱发因素。据统计,这部分病人约占整个骨质疏松患者中的8%~15%,值得引起重视。这些药物主要有: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龙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肝素(抗凝剂)、甲状腺激素等。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促进维生素D降解,引起骨质疏松。此外,某些利尿剂、抗癌药和异烟肼也可能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
■防治原则
1.一般措施:①选择富含钙、适量蛋白质和低钠平衡膳食如牛奶,乳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且容易吸收。②运动:适量规则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可以增加骨峰值和减少及延缓骨量丢失。③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嗜烟,酗酒和咖啡因摄入过多。④防止跌倒。
2.药物干预:①抑制骨吸收药物:降钙素、维生素D、钙剂。②促进骨形成药物:氟化物、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合成类固醇。
■饮食与预防
专家指出,保证营养均衡充足,注意科学锻炼身体,就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下面的6大饮食原则你要记牢。
1.饮用鲜奶
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保罗.索特曼博士说:“人们的日常饮食中钙含量不足,无疑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原因。”一般来说,成年人一天应该喝400~500毫升,即两袋牛奶;至少要喝250毫升左右,即1袋牛奶,最好是750毫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1000毫升。
2.服用补钙药物,并注意保持饮食营养均衡
虽然我们有丰富多样的食物可供选择,但因为个人体质不同,以及对营养吸收程度的差异,很多人从食物中获得的钙无法达到甚至远远达不到日摄入标准。医生建议,在保持合理膳食的前提下,每天可服用500~1200毫克补钙药物,服用剂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谨遵医嘱。
3.同时补充锌、铜、镁
大量医学文献中均指出,如果人体缺乏这三种矿物质当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对骨骼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当它们互相合作时,补钙效果最好。
锌的日需求量为10~15毫克;铜和镁的日需求量都是2毫克。过量的锌会阻碍人体对铜的吸收,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摄入量的平衡。
4.勿忘维生素K
一项在荷兰进行的骨骼研究发现,维生素K有助于保存储存在人体内的钙。研究人员让70名已过更年期的女性每天服用1毫克(1000微克)维生素K,持续3个月后发现,这些女性的尿液中流失的钙的数量明显减少。
维生素K的日需求量为80微克。只需保持合理的日常膳食,人体便能轻易地获取到足够的维生素K。水果、绿叶蔬菜、块根类蔬菜和乳制品都是维生素K的最佳食物来源。
5.摄入微量的硼
硼能够影响骨骼和矿物质的新陈代谢,具有减少钙和镁从尿液中流失的作用,因此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但大可不必服用补充硼的药物,只要多吃些水果和蔬菜即可,如吃1个大苹果,便能获取0.5毫克硼,满足人体对硼的需求。
6.摄入蛋白质
从日常膳食中获取蛋白质,对于骨骼的形成和全面健康都很重要。
建议多吃豆类和绿叶食物,如花椰菜、黄豆、蛋黄、小白菜、芹菜、芝麻酱、芥兰、羽衣甘蓝、芥菜、豆腐、虾皮、甘薯等。
膳食中也有很多因素会对骨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引起骨质疏松。下面列出了5个应该注意避免的事项。
1.少喝咖啡
虽然对于摄入多少咖啡因才算过量的问题仍存争议,但专家一致认为,摄入咖啡因能加速钙从尿液中排出。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基本上不喝牛奶的女性,如果咖啡因的摄入量相当于每天喝1~2杯(250ml/杯)咖啡,那么髋骨和脊骨骨质减少情况非常明显。
2.少喝可乐
磷也是骨骼的必要组成成分,但过量的磷会与血液中的钙结合,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造成极大破坏。可乐中磷、糖和咖啡因的含量都非常高,对于易得骨质疏松症的人来说是头号大敌。而且,当人体缺乏钙时,会自行调动骨骼中原有的钙,让缺钙问题更加严重。所以,每天饮用可乐不要超过1罐。
3.少吃盐
专家指出,大量食用盐会促使钙从尿液中排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1茶匙。
4.少喝酒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慢性酒精中毒的男性中,骨质减少和由骨质疏松造成骨折的比例相当高。饮酒过量会阻止人体对钙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5.把铝拒之于体外
已有研究显示,铝摄入过量也会引起骨质的流失,因为铝不仅能和磷、钙结合,一起进入尿液,还能沉积在骨头里,引起软骨病(骨软化)。因此请尽量少服用作为补钙药物的、含铝的抗酸剂。
■“多管齐下”击退骨质疏松症
临床实践证明,治疗骨质疏松症,只用一种药
“单打独斗”往往疗效非常有限,要想真正有效抗击骨质疏松症,必须做到“联合作战”。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认识一下这些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规武器”。
1.钙剂+维生素D
老年人骨量的流失主要就是钙的流失,人体对钙的吸收必须要有维生素D的协同。所以,钙剂与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药物。
市场上补钙产品五花八门,但不同的钙剂在人体的吸收率相差并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补钙的方法十分重要,首先是适量补钙,最好分次进行,临睡前服用更佳。
钙尔奇D
选用点评:
为碳酸钙与维生素D3的复方制剂。碳酸钙含钙40%,人体吸收率可达到40%左右,且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是较佳的补钙产品。但因碳酸钙的溶解吸收需要胃酸参与,故不适合于胃酸分泌少的人。
葡萄糖酸钙
选用点评:
含钙量9%,口服吸收率27%左右,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小,价格也较便宜。但因其含钙量较低,需用大剂量,服用不方便。同时因其含糖分,也不太适于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
维生素D
选用点评:
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防止钙流失,引导钙沉积于骨骼。通常情况下,只要人体接受适量的阳光照射,就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但对于南方多阴雨的地区以及接受阳光照射较少的老年人,如果服用的钙剂中不含维生素D,就应该进行额外的补充。
2.雌激素补充剂
对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补钙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只有在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补钙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将是徒劳的。
利维爱
选用点评:
利维爱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雌激素补充剂之一,可减少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但雌激素补充剂可能会增加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同时在用药期间做好体检随访。
易维特(雷洛昔芬)
选用点评:
易维特是一种新型的雌激素补充剂,能对未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而且还可提高骨密度,从而有效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老一代的雌激素补充剂相比,易维特不刺激其他组织器官的雌激素受体,也就不会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的发病率,使用更加安全。
3.降钙素
密钙息
选用点评:
密钙息是降钙素类的代表药,它可抑制骨盐的溶解与转移,减轻骨丢失,同时对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缓解作用十分明显。目前该药有鼻喷剂可供选择。
由于密钙息是一种生物制剂,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在使用药物后出现轻度的皮下血管扩张、恶心等不适,其中多数患者症状可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
4.二磷酸盐
福善美(阿仑磷酸盐)
选用点评:
福善美是二磷酸盐类的代表药物,它可阻断破骨细胞启动破骨过程,阻止骨骼中钙盐逸出,因而对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该药强调空腹单独服用,用药后1小时再进食。同时由于二磷酸盐对食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患者服药后应保持半小时以上的坐位或立位,已有食管炎或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避免选用。
前面已经讲过,仅靠某一种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是难以奏效的。那么,对以上各个“兵种”,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组配,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呢?
(1)钙剂+维生素D:是老年性骨质疏松治疗的基本选择,药品价格便宜,易于长期服用。
(2)钙剂+维生素D+二膦酸盐,或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是骨质疏松治疗的最常用手段,3种药物联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避免彼此不足。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可选择这种组合。
(3)雌激素+“1”:即雌激素+维生素D、雌激素+二膦酸盐或雌激素+降钙素,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研究证明,在雌激素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维生素D、二膦酸盐或降钙素,可获得单纯应用雌激素治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雌激素有效剂量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