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教与骄傲,且听paisley如是说

(2009-08-05 12:10:10)
标签:

教育

育儿

早教

智育

美国

牛娃

收敛

尊重

分类: 你问我答

(可爱的亲爱的paisley:你这一个长篇,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细细品味。非常滴隆重滴感谢一下哈早教与骄傲,且听paisley如是说

 

paisley看了因为早教,所以骄傲。咋办?后,如是说:

 

Andy妈,因为除了你问笑妈的问题之外,你写的其他关于andy的文字(也可说是无心的书写),大部分是关于他的智力和体能发展方面的,关于他的情商方面提的就不多。无心的文字一般是真心的反应,所以我猜想,andy骄傲的问题,会不会和父母的心态有关?(猜错了别生气啊)

我自己的观察,孩子的发展,一定和父母的期望有关。孩子差的地方未必是父母不用心的地方(比如打骂过头),但孩子好的地方,肯定是父母鼓励(加上天赋)的结果。比如有的孩子语言发展特别好,那一眼可知他的父母是非常重视语言发展的,在家里一定提供了很多刺激语言发展的材料,并且经常表扬他在这方面的才能;一个孩子要是体能好、协调性强,也肯定是父母欣赏孩子在这方面的长处,而不是一味让他少锻炼多读书。比如ANDY在智能上如此优秀,父母的心血也是显然的。

但是一个人的精力终久有限,关注的对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的具体体现。有的父母活得比较实际,所以认为学习好就行;也有的人更享受朋友间的交情,所以认为孩子掌握和人打交道的本事是最重要的,成绩倒不见得多重要。所以上面举的例其实也反映了父母的选择,或者至少说是一种优先的顺序。优先顺序必然产生优先结果,一种才能的占先,通常也会付出代价,也即另一种才能或品质的低下。

但许多人意识不到自己心里有这种优先顺序,同时又希望孩子百分百完美(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问题是我们每个人身边有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朋友嘛?哪怕就一个),所以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我读心理学家或教育专家接待家长后写的文章常想,那些家长提的问题很明显就是这种无意识矛盾的产物。他们老问“怎么我的孩子老这么内向啊?都不敢说话啊?” 实际上孩子内向不内向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成绩好坏,“内向”这个问题远远地排在他们焦虑次序谱的尾巴上。只不过“内向、人缘差”这个毛病既然存在,就要去除它,好比西医发现一个肿瘤就要立刻除掉它,也不管这个肿瘤的来龙去脉。实际上,假如这些家长调整一下他们当初的期望优先顺序,把孩子的情商放在首位,或至少放在前三名,内向害羞的问题恐怕早就解决了,只不过其代价也许是学习成绩的下降。

 

所以,andy妈妈,也许你可以审视一下,是否你和孩子爸爸的关注重心过多地放在了孩子的智育上,而对情商教育重视得不够。具体说来,就是家中大部分的早教材料都是智育方面的,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花在识字、艺术欣赏、英语上的,孩子与同伴共处的时间是可以为智育教育时间牺牲的,父母的大多数夸奖是因为孩子在视野、记性和聪明的表现,而不是因为孩子在与同伴相处时表现出的包容、尊重和礼貌。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从今天停下一切与智育发展有关的学习,停下一切与此相关的夸奖,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他的品质教育上(不要老批评他,关键是他表现出一丁点体谅和尊重时就多夸奖他),我真的不相信孩子在这方面会没有进步。

还有一点,我想,你们动不动对孩子道歉,是否太低姿态了?不是说不应该向孩子道歉,解释清楚来龙去脉,而是说,如果家长能做到这一点,孩子也必须做到。孩子做错时不但要向家长(还有祖辈)道歉,和小朋友相处时更必须这样做。如果孩子做不到,千万别纵容。过分低姿态的父母,到孩子青春期时就几乎无法和孩子沟通了,完全被孩子踩在脚下。还是记着“首先做父母,然后做朋友”为好,而不是倒过来。倒过来的情形,就是美国二三十年前的情况:经济丰裕,教育理论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造成过分娇宠,到今天的结果就是一代自我中心、不为别人考虑、骄纵自大的青年成为美国的中流砥柱。我们这里对80后骂得起劲,殊不知大洋彼岸早已讨论得再讨论,反思得再反思了。我们没必要跟这人家绕这一个无谓的大圈子。

还有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带孩子去拜访几个牛娃。见识过山外有山之后,孩子自然就懂得如何收敛,如何尊重别人了。但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建立在孩子从心底里懂得尊重他人的必要这个基础上.

 

andy妈,跟你开个玩笑,你看你这段总结性质的话 “对于ANDY来说我目前所做的工作是怎样更好的让早教与小学做好衔接,让ANDY将来孩子可以轻松的完成学校的课程,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拓宽知识面。” 

还是只字未提孩子与人交往必备的品质、 应该培养的宽广豁达的心胸,却还是集中于智力发展方面,可见我上面的猜测不算太错吧?呵呵。一旦你调整了对孩子的期望,孩子的毛病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接下来,请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