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曲和北曲的差别[转]

(2014-05-20 10:12:50)
标签:

杂谈

分类: 督春工珍护芳菲
昆曲分南曲和北曲,其主要差异在于:
⒈音阶。在记载昆曲的工尺谱里,北曲是按七声音阶记录的,即 1、2、3、4、5、6、7。《长生殿》中的【上小楼“别离一向”】这是唐明皇在已故爱妃杨玉环木雕像前所唱,其中曲调1、7、6及5、4、3的走向非常明显,也形成北曲特点之一。
南曲则按五声音阶(不记乙、凡二字),即1、2、3、5、6、没有4和7。但实际演唱中,乙、凡作为经过音、装饰音也常常出现。不要以为五声音阶简单,它可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调式音阶。中国五声音阶的产生基于我国南方的民歌和乐曲,如“茉莉花”、“太湖美”;器乐曲“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紫竹调”等等,都是五声音乐的代表。这些歌曲体现了我国人民和谐,淳朴的民族精神,然而同样是五声音阶的古代歌曲“满江红”、现代歌曲“走进新时代”则表现了我国民族刚毅坚定的一面。
⒉读字。北曲遵循《中原音韵》,四声分阴(阴平)阳(阳平)上去,念字多从普通话;南曲遵循《洪武正韵》,念字多从苏州话。也就是说:北曲没有入声字,南曲有入声字。所谓入声字源于苏州方言,它的唱法是出口即断,前代曲律家沈宠绥说道:“……凡遇入声字面,毋连腔,出口即需唱断” 在《牡丹亭·拾画》[颜子乐]曲牌“则见风月暗消磨”中,“则”字、“月”字、 “着”字、“落”字、“客”字、刻画的“刻”字,这些字都是“入声字”。
⒊调和韵。南曲字声用八声音韵体系,即使平上去入各分阴阳,而北曲只用四声音韵体系。
北曲一出戏一韵一调到底;南曲一出戏不限一调,也可以换韵。
⒋词曲关系。北曲一般为“辞情多”(词位较密),“声情少”(拖腔较少)。字密而少拖腔,曲调高亢昂扬,慷慨朴实。明王世贞《曲藻》书中说“北主劲切雄丽”、“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北辞情多而声情少”等等。;南曲则相反:“声情多”“辞情少”,字少腔多,吐出一个字来,常常要在一段腔(音乐)里上下游曳好一阵,才进入下一个字。字位疏散,旋律流利,曲调抒情柔和,善于表达深切细微的内心情感。
北曲衬字较多,且衬字还可上板,而南曲是不允许衬字上板的,只能占据挤占前面曲字的“拖腔”位置。在“语色”上。填写南词与北曲,要求的语色完全不一样,用填写北曲的语色填写南曲,或者填写北曲如同南曲语色都是为人讥笑的事情。
北曲的曲牌在一出戏中只能一个宫调内部的曲牌,而南曲则灵活多变,可以在一出戏中使用多个套曲,跨越宫调连套也是常事。从正格曲牌衍生派生曲牌手法方面,北曲用的是“借宫”和“带过”,南曲则用的是“集曲”。
北曲曲牌连套齐整,绝少有曲牌跨越宫调而相连成套的习惯,而南曲则显然曲牌不是这么一回事,在连套上没有北曲齐整,但是却灵活而连套规则不容易掌握,为曲律家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⒌旋法特点。北曲常用四、五度及八度以上的跳进,造成旋律激越、舒朗的阳刚之气;南曲则多用五声级进,因此其旋 律缠绵委婉。
⒍唱法特点。北曲发声较“硬挺直截”,“以遒劲为主”;南曲讲究吞吐收放,追求声音的起伏多变。且因南曲常用入声字,其“短促即收藏”的特点,与音乐结合时就需“逢入必断”,而乐句的内在关系又是相连的,在演唱时便造成极有特色的“断中有连”。
技巧上说,北曲的唱腔更在乎的是“断”的技巧,要断出筋骨来,但无“断腔”一说;南曲有“断腔”唱法,技巧却不在“断”,在连,即使换气,也要做到“转喉”不断音。北曲的旋律以跳进方式常见,而南曲则不常采用跳进方式,采用级进方式。
另外,北曲的曲牌从来就不分唱,南曲的曲牌可以角色分唱。昆曲有北曲南唱的做法,但是却绝少见南曲北唱的做法。
⒎剧目。北曲用于武打剧目较多;南曲则侧重用于文戏。
受南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南曲与北曲虽同为昆曲但在其分离之初与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两种风格各异又可以互补的类型。可能会有偏南偏北的偏爱,但不能偏激。南北风格不同,剧目不同而已,各有千秋。昆曲的范畴已包括南北曲及南北地域,人为地分成南北昆不利于昆曲的发展与传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