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与德育

(2008-06-11 14:56:28)
标签:

杂谈

京剧艺术与学校德育
http://www.jrdg.info/images/bai.gif
http://www.jrdg.info/images/bai.gif
http://www.jrdg.info/images/bai.gif
      《全国学校教育总体规划》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并强调,提高民族素质要从艺术教育着手,要从幼儿和小学抓起。德育的本质在于体现“善”,在于引导人的行为“合目的性”,其美学成就就是塑造美的人格。艺术教育凭借美的形象打动人的情感,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受教育者的审美和感受美的愉悦之中,实现以美引善。艺术的德育功能在于,它是非简单说教和强制性的,因而能够在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情况下,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种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心甘情愿地接受道德教育的方式,最适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同时,艺术教育是一种美的鉴赏教育,其鉴别美丑的职能会使少年儿童在美的鉴赏与鉴别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提高儿童的判断能力,从而自觉地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人生态度,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尤其被称为“国粹”的京剧,举世闻名,最具有代表性。梅兰芳先生的表演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欣赏京剧、学习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因而,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学习,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手段。
  一、京剧中的思想内容与德育
  突出思想道德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视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大凡艺术作品都有其一定的思想意义,都会对中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京剧众多的传统剧目中,蕴涵着深远的思想内容:如宣扬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有《金沙滩》、《破洪州》、《文天祥》、《岳母刺字》等;反映历史题材的剧目,有《将相和》、《失空斩》等;以反封建、废除旧礼教为主旨的剧目,有《秦香莲》、《穆柯寨》、《英台抗婚》等。还有后来创作演出的一大批经典新编历史剧,如《曹操与杨修》等。这些内容既是中小学语文、历史等学科的补充教材,又是德育的好教材。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更能使学生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的教育,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将相和》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描写了战国时期赵国丞相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顾全大局,不与大将廉颇计较个人恩怨,老将军廉颇终被蔺相如感化,知错就改,向比自己年轻很多的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京剧《将相和》就是根据这个内容改编的剧目,学生可以在欣赏京剧艺术美的同时,受到感动和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传统剧目中包公戏有很多,如《秦香莲》、《赤桑镇》等,歌颂包拯执法如山、清正廉明、不畏强权、大义灭亲的品德,这些戏就是反腐倡廉很好的教材,在今天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更具现实意义。还有《锁麟囊》,赞美了善良的人性,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大有益处。现代京剧的思想内容对当代青少年就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沙家浜》、《平原作战》、《红灯记》等,让学生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教育活动中观看这些剧目,更能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帝国主义侵略的真实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从舞台英雄人物身上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戏曲欣赏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会慢慢地在戏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做人。
       二、京剧中的流派风格与德育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思想品格的培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京剧艺术,流派纷呈,每一个流派都体现了本流派的个性特征。“四大名旦”的确立,说明凡在艺术上敢于实践创新,刻苦钻研,千锤百炼者,就会受到观众的推崇。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生前创立的舞台艺术,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艺术本身,更有这些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学生如果喜欢上京剧,就会从不同流派中体会到各个流派的独特魅力,体会到艺术家的个性美及创造个性美的精神。比如,我们可以从“程派”的创立中给学生以砺志的教育。程砚秋早年曾拜梅兰芳为师,嗓音失润后,他以一副被视为“鬼音”的歌喉,经多年苦练出一种风格独特的脑后音嗓音,并吸收了生行演唱方法,创立了一个世所称誉的“程腔”,风靡南北,影响深远,至今不衰。他还将自己素日所习民族武术融于表演之中,逐步形成了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流派。还有海派京剧的杰出代表周信芳,在京剧史上,他尤以改革创新著称,他的表演,节奏鲜明,情感丰富,贴近生活,感染力强。他所创立的麒派艺术,许多话剧、电影演员也从他那里汲取养分。
      欣赏不同流派京剧艺术,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切地领悟到无论学什么不能一味地模仿,在学习的过程中先打好基础,学成之后再博采众长,根据自身条件去实践、去钻研,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从而走出成功的人生。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京剧中的表现形式与德育
  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能力。京剧艺术本身具有行于美、用于情、达于礼、致于和的特点。充分挖掘京剧艺术蕴含的审美资源,帮助学生在欣赏京剧艺术之美的同时,使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得到和谐的发展。
  京剧艺术是综合性的艺术。其表演本身就包括唱、念、做、打。如果把文学、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制作等)、灯光、服装、道具等都包括在内,京剧艺术实在是博大精深。京剧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能照搬生活,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根据,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把生活中的形态、语言、动作加以提炼、夸张、美化、装饰,形成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再用来反映生活,这是京剧最根本的美学特点。前辈京剧艺术家齐如山把京剧艺术归纳为四句话:有声必歌,无动不舞,不许真器物上台,不许写实。这就是说,京剧是诗化的艺术,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它用虚拟的景物、虚拟的动作表现真实的生活和感情。演员的眼神、声腔、一招一式,都是无形的雕刀,将复杂的人物刻画得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如中国京剧脸谱,作为民族文化中别具一格的艺术遗产,经历了多少前辈艺术家的共同创造和积累,成为传统戏曲塑造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这种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独特的审美价值,极具艺术魅力的化装手段,令人回味无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京剧艺术既好看、好听又好玩,既动情又传神。让学生认识京剧、走近京剧、品味京剧,引导学生在体验京剧之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和它所展示的美。让学生欣赏名家名段,接受京剧之美的熏陶,从而更加热爱京剧,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同时,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演员声情并茂的唱与做,细细品味字正腔圆的韵和腔,会有一种美不胜收和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使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得到提升。
  冯冀才先生曾经说过:民族文化是民族的一根神经,把这根神经抽掉,这个民族就会变成植物人。京剧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与载体,她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文明一脉相承。她深刻的内涵、浓郁的民族特色、独具的审美价值,也是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学校德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不能忽略京剧艺术,应当让传统的京剧艺术发挥它所独具的育人功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