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业盈利模式埋藏诚信危机
(2012-10-12 17:00:06)
标签:
财经中国财富管理风险承受能力盈利模式 |
分类: 报纸精华 |
吕骐/文
在我看来,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无论是第三方理财服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各机构通过自己发行理财产品等多种模式的探索都是有益的。从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多种模式可以并存互补。传统的第三方优势在于可以从多个渠道挑选优质产品推荐给客户,便于更合理配备资产及分散风险,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不过,正因为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当前财富管理行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诚信问题。我认为,导致当前财富管理行业出现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在于机构的盈利模式。
当前,国内财富管理机构的主要盈利模式以产品为导向,以产品销售佣金作为主要利润来源,这就会导致销售人员向客户推荐利润最高的产品,而不是最适合客户的产品。
而在美国,财富管理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以收取服务费为主要利润来源,这样就能最大化保障客户利益,也能更好地避免误导客户,从而引发诚信问题。
由于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相当多的机构注重短期效应,不重视团队的素质提升,不注意培养员工诚信的意识。
在具体理财方面,我对投资者的建议是——不同的理财者,在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富目标上都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总的原则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不要一概而论。
例如,以未来几年购置婚房为财富目标的理财者,和以养老为主要需求的理财者,在资产的配置上会有很大区别,在风险的承受能力上也不同,因此在各类资产的配置上也应有所不同。
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投资者要相对慎重。因为在我看来,目前中国理财市场上的产品,尤其是优质产品还是相对匮乏。许多产品同质化严重,有些产品风险披露也不尽如人意。正因为如此,大众需要专业服务机构帮他们在市场上挑选产品。
首先,我们不建议理财者自己从事理财,因为绝大多数理财者都不具备专业知识,相信过去几年很多理财者都从股票和基金上得到了惨痛的教训。正因如此,在美国,大多数理财者才把自己的财富交给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打理,中国的未来也必将如此。
如果说,现阶段理财者还不愿意将自己的财富交给财富管理机构打理的话,我们建议理财者在投资之前首先根据自己的资产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如何,在此基础上再来理财。
其次,我们建议理财者把投资眼光放远一点,运用科学的价值观投资。
最后,投资者要努力具有逆向思维习惯。因为一般投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随大流,投资自己不懂的产品。
不要说投资者自己进行投资,作为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我们在帮客户选择产品时,也不投资那些难明就里的产品,而是首先考虑理财者自身的情况和需求,然后挑选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客户。对于我们不了解或风险不可控的产品,比如前一段时间热门的艺术品产品,我们都不做推荐。
向客户推荐多渠道的外部产品,是现今中国第三方理财机构通常的业务模式,不过除此之外,也有少数自主研发的理财模式,宜信就是这样的机构,同时还向客户提供综合财富管理服务。
(作者为宜信财富首席财富管理专家,本报记者王月平据采访整理,已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