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要多管齐下
(2008-10-21 09:46:24)
标签:
经济财产性收入农产品农村居民财产使用权中国财经 |
分类: 报纸精华 |
投资者报分析员
目前,农业产值偏低,粮食播种面积下滑是困扰农民增收的问题之一。
据统计,近12年来,农业产值的GDP占比呈逐年下降的态势,由1996年的19.69%下降为2007年的11.26%。同时,近12年来,粮食产量徘徊在51229.5万吨至43069.5万吨之间,增幅波动在9.00%至
9.09%之间。
产业升级增加收入
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的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所致。资料显示,中国深加工用粮不到总产量的8%,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中国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为45%,而发达国家在88%以上。由于中国农产品转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比较落后,造成农副产品资源极大浪费,这也正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产值与产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科技推广投入、做好农产品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及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
调整产业、就业结构,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和数量,才能相应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耕地和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农民收入最终才可能保持和国民经济的同步增长。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目前对财产性收入的定义一般为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过去10年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财产从1997年的23.61元增至2006年的100.5元,与城镇居民相比较差距较大。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00.5元,同期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则为244.01元。必须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其中,通过土地流转等一系列体制改革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重要方面,允许农民以转包、租赁、土地使用权入股等土地流转方式来获得财产性收入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