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未经历熊市,管不好基金
(2008-10-20 13:23:07)
标签:
基金经理熊市业绩中国财经 |
分类: 报纸精华 |
投资者报研究员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14日,在选取2007年10月之前成立并建仓完毕的218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中,仅有154位基金经理明确标注年龄信息。在这次探析基金经理业绩与年龄、从业年限等关系时,《投资者报》以这154位基金经理为样本进行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选取2007年10月之前成立并建仓完毕的基金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考察在一个完整年度里,上证指数从6000点降到2000点的过程中,中国基金经理们的业绩。为了排除分红和拆分因素的干扰,在使用业绩考察指标时,我们选择基金复权的单位净值进行业绩统计分析。
一年来基金业绩差异
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冲高到6124点,一年过去了,2008年10月10日上证指数收盘深跌至2000点,在这一年里,统计样本中的基金附近,平均跌幅为51.99%。
154位基金经理共掌管了140只基金,在这一个年里,业绩分化巨大。业绩最好的基金是华夏回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8.94%,和大盘相比实现超额收益39%;业绩最差的基金是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复权单位净增长率为-64.51%,实现超额收益仅为3%;最好与最差的基金相比较,收益率相差35.57%,这意味着一年之间由于选择不同的基金收益率将相差35.57%。
如果用这一年均值对在熊市中运作的基金进行分段,业绩分成好(业绩大于-45%)、中(业绩处于-45%~-55%之间)、差(小于-55%)3个等级,我们发现业绩差的基金多于业绩好的基金,业绩表现好的基金共有16只,占11.42%,差的却有54只,占38.57%。
平均年龄35.88岁
相比之下,中国基金的基金经理显得有点年轻。一份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国际基金经理平均年龄是约45岁,美国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龄是44岁。而在中国,根据样本数据统计,平均年龄为35.88岁。其中,年龄最小的是大成创新成长基金的基金经理倪明,28岁,也就是现在谈论较多的“80后”基金经理之一;还有一位不满30岁年轻基金经理,那就是掌管南方成份精选基金和南方积极配置基金的张慎平,截至今年6月30日,这两只基金的总资产规模分别为150亿元和34亿元。
90%的基金经理年龄集中在30~40岁之间。不满30岁的基金经理占3.03%,超过40岁的基金经理为5.45%。整体年龄成正态分布,在34~38岁最为集中,此前,可以看到随年龄增加明显增多,此后也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平均从业年限为2.3年
还有一个与年龄相关,也值得关注的指标,那就是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并非证券从业资格的时间),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实际经验。
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与基金投资联系更加密切。样本统计数据表明,越年轻的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就越短。
样本数据统计发现,中国的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较短,平均年限仅有2.3年,显然这些基金经理很稚嫩。其中,不满1年(即2007年10月之后开始从业)的占23%,超过1年不满3年(即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开始从业)的占46%,超过3年的占25.3%。
任职2~4年业绩最佳
在样本数据中,基金经理年龄跨度是从28岁到44岁。我们把这个跨度的前5岁(即28、29、30、31、32岁)、后5岁(40、41、42、43、44岁)以及中间段分别作为3个年龄段,来考察基金经理的年龄与基金业绩的关系。
结合我们前面基金业绩好、中、差的分类,我们用百分比分析不同年龄段管理产品处于好、中、差的指数的比例。这个比例反映各年龄段产品管理、产品业绩处于好、中、差的概率。
从上述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把基金业绩做好,做在中上水平的年龄段是中间段(即30~40岁)和从业经验年限是2~4年的基金经理,而不是像国外一样年龄在40多岁的或者从业经验很长的基金经理。
《投资者报》认为,这组数据反映了基金管理中需要的是经验、精力和激情;在基金管理中,每日需要面对海量的信息,没有非常好的精力是不行的。
在国外一般大盘指数下跌20%,如果市场持续下跌,就表明已经进入了熊市。由于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20%波动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把2007年10月6124点跌入今年10月2000点算作本次大熊市,那么上一轮熊市就是2001年6月2245点跌至2005年6月的998点。所不同的是,本轮下跌的大约67%,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上一轮下跌55%用了3年的时间。
为此,我们对中国基金经理进行分段,把在2005年6月之前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的,作为已经历了熊市的基金经理,从业经验大约为3.3年,此后的为未经历过熊市的基金经理。样本数据显示,中国未经历熊市的基金经理占74.7%,而经历过熊市的基金经理仅有25.3%。
再考察这两组基金经理在2007年10月之后的业绩,研究发现,经历熊市的基金经理业绩明显好于未经历熊市的基金经理。
根据上述业绩的分类,经历熊市的基金经理把业绩做好的占比为12.32%,而未经历熊市的基金经理将业绩做好的比例仅为8.8%;在业绩做差的比较中,也同样发现经历熊市的经理更优,他们将业绩做差的概率为35.61%,比未经历熊市的基金经理低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