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次贷风险难挡中信出海冲动

(2008-10-06 11:22:30)
标签:

证券

经济

中信银行

中信嘉华银行

贝尔斯

美国

财经

分类: 报纸精华

投资者报  肖君秀

自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之后,摩根士丹利开始四处推销自己,中信银行被传为潜在的买家之一,不过事情的风云变幻使得这一传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22日晚美联储批准摩根士丹利从投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同一天日本的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宣布,将出资86亿美元收购摩根士丹利20%的普通股,从而成为其最大股东。那么,中信银行是退否出了这场收购角逐?还是仍然有意购买其部分资产?
《投资者报》记者就“收购一事”向中信集团和中信银行求证,双方均表示“还未接到这方面的消息”,水落石出的一刻还没有来到。

 难逢的大好机会?

美国华尔街投行时代终结,摩根士丹利以便宜价格紧急推销自己,这是否成为资本较为雄厚的中信银行海外收购的难得机会,从而一举进入国际顶尖的金融队伍?
对于中信银行来说全资收购是不可能的事。9月17日当天摩根士丹利股价盘中暴挫43%,收盘时下跌24%,截至当天收盘其市值缩水至241亿美元。即使如此,像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一样,花86亿美元收购摩根士丹利20%股权,这对中信银行来说是一笔巨资,相当于其资本净额952亿元的50%以上,按收益最好年份2007年净利润82.9亿元计,得花费7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赚回这笔资金。
此外,中信银行即使部分收购也是伤筋动骨的事,而收购后如何发挥战略效应更成为第二道难题。
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银行在这几年经济高速发展中积累了实力,具备了海外扩张的基本能力,但首先要清楚收购目的是打入美国金融市场?还是引进先进的管理和人才?国内银行没有美国金融机构的管理经验,收购了能否经营好风险很大,况且美国的债券还有进一步贬值的风险。”
香港投资银行家温天纳9月22日在香港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摩根士丹利来说,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用股权换取现金,而无需左右其管理和经营,他们不缺管理人才,缺的是度过眼下困难的救命钱。
另外,温天纳认为即使收购成功,还将面临美国未来不确定的政策风险。
                       
海外扩张建通道

中信银行与华尔街金融资产收购传闻已经不是第一次。
早在去年10月初,就传中信银行将收购贝尔斯登公司,直到10月18日,中信银行才出公告澄清:公司并无任何收购贝尔斯登股份的计划,且承诺至少3个月内不再筹划同一事项。
最终贝尔斯登的真正的收购者是美国第三大银行摩根大通。
这场传闻属误传,实际上是中信集团旗下的另一子公司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公司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除了通过收购美国金融机构打入海外市场这一猜想,实际上中信银行还在通过中信集团内部整合来抵达海外市场。目前整合香港中信嘉华银行正在进行当中,中信集团拟以现金加中信银行H股的方式,向中信嘉华银行母公司中信国金的其他股东收购股份。
其后,中信集团将把中信国金注入中信银行,这意味着中信嘉华银行随之将被注入中信银行,中信嘉华银行在伦敦和纽约两地均拥有分行,届时将为中信银行的海外扩张提供通道。
中信银行董秘罗焱曾透露,中信银行上市之后很多人向中信银行推荐了收购项目,也考虑过到国外买私人银行,但为了谨慎起见最终并没有迈出步伐。华尔街这场金融风暴中会出现其收购目标吗?结果未浮出水面,猜想就会不断。

海外扩张冲动

中信银行手头充足的资金,以及作为创新类商业银行的代表,对于海外扩张的冲动始终存在,但如何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成为难题。在中信银行董秘罗焱看来,收购首先要明确收购的目的,不能仅仅因为收购而收购。
中信银行在“硬件”上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并购实力。按照监管规定,银行海外收购资本充足率须超10%。据中信银行2007年年报显示,其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已经分别达到15.27%、13.14%,不但远远超过8%和4%的监管标准,也同样超出海外收购监管要求。
中信银行去年4月27日实现A+H股同时上市,通过IPO筹资约419亿元。2007年末,中信银行资产规模首次跨过了万亿元大关,达1.0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3.06%,其中资本净额达到952亿元。
手握巨资的中信银行除了在国内加快开分行的速度,最直接的扩张手法就是海内外并购。在业内看来,中信银行要想在商业银行的地位中突围,利用充足的资本进行快速扩张是必由之路。
目前招商银行通过努力已经在美国纽约开分行,并斥资172亿元收购香港永隆银行53.12%股权,还将在伦敦和台北设立办事处,这种不遗余力的海外扩张战略,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同样是机会与风险并存。所以对于中信银行来说,海外扩张一方面充满诱惑,一方面又可能暗藏危机。
中信银行是否收购摩根士丹利部分股权进行财务投资,或者进行多方位的战略合作?一切尚待求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