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强再出海
(2008-10-06 11:20:47)
标签:
基金财经并购整合能力董攀中国杂谈 |
分类: 报纸精华 |
投资者报
海外并购专家,华控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董攀先生多次参与海外并购,并且在2003年代表中国控股方出任过世界第三大园林机械制造商Murray公司的董事。
他在9月24日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相比内向并购,海外并购的战略整合更具挑战。中国企业自身缺乏国际化管理经验,并购能力也不强。”
他认为,实际上,被收购的企业往往有种种问题,业绩不好,因此要求收购方具有很强的整合能力。比如收购后,往往遇到裁员问题,既要和西方工会打交道,又要得到政府的支持,需要收购方有很强的公关能力和政府资源。另外,海外收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西方现在的产业链分工很精细,作为收购方,首先应该明晰自己的目标和定位。
董攀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海外收购要实现原定的目标很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购方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大多数企业的并购成功率只有20%时,他曾经服务过的通用电气公司并购成功率却在80%以上”。
次贷危机后,海外资产价格较低,尤其很多金融机构受资金困扰,主动向中国资金寻求援手,出现了海外并购的一个有利时机。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更多地考虑自身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和整合能力,在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的同时,有所应变。
一方面要量力而行,逐步熟悉国际规则。对于海外较大的资产,可以采取战略投资的模式,对于中小规模资产,可以采用控股收购的模式。
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比如中投、中信、中金等开始了大规模的全球招聘,储备国际化人才。在微观层面,只有把企业做强做扎实,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才是海外出征的王道。朱民就此表示:“我们比较谨慎,一步一步向前走,这是我们的战略。等我们风险管理、内部管理都很强了,那时候才来考虑全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