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虚胖”促结构调整
(2008-09-16 16:17:55)
标签:
经济财经贸易顺差出口额中国 |
分类: 报纸精华 |
投资者报
目前,全球经济均处于通胀压力下,增速逐步放缓。2008年以来,中国外贸出口增速也处于总体下行态势,2008年前7个月,中国共实现8030.95亿美元出口额,同比增长22.67%,增速明显低于往年,同比回落5.98个百分点,表明出口增速面临进一步放缓的压力。
持续放缓的外贸出口额,既是对目前不利宏观经济的反映,也是对中国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的反映。
高额顺差背后结构不合理
自2000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连年攀升,从2000年的241.18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2618.94亿美元,7年间,增幅高达985.89%。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于出口额的大幅增长。7年间,外贸出口总额增长了388.80%,外贸进口总额增幅为324.83%。
就进出口总额占比来看,2000年至2007年,中国共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89690.50亿美元,其中出口商品总额48228.39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3.77%,进口商品总额41462.09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6.23%。
中国出口额快速攀升,贸易顺差持续走高,但与美国相比,中国进出口结构仍需优化。
就进出口总额以及进口、出口额来看,美国状态优于中国。2000年至2007年,美国共实现进出口总额181387.10亿美元,高出中国91696.6亿美元,约为中国的2倍。其中,出口总额为66313.9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15073.20亿美元,也分别高出中国18085.51亿美元和73611.11亿美元,约为中国的1.38倍和2.8倍。
贸易顺差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国进出口的发展状况,关键要看进出口额的绝对值及其增幅。虽然目前中国贸易顺差处于高位,但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同时,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加剧了金融风险。
此外,考察中国出口持续增长的方式,发现在出口商品中,仍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为主,高污染、高耗能产品比重仍不小,对中国资源能源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压力。从长远看,这种出口商品结构不具有可持续性,也不利于出口额的持续健康增长。
2008年以来,中国进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缓态势,前7个月,共实现8030.95亿美元出口额,同比增长22.67%,增速同比回落5.98个百分点;顺差规模为1245.93亿美元,同比下降9.12%,减少125.03亿美元。
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因为通胀压力下的全球需求放缓、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大宗商品的原材料价格攀高、税收政策效用等,这些因素在未来将继续影响中国出口。美经济减速需求下降
自2007年以来,遭受次贷危机重创的美国经济发展减速,其中四季度增速仅为0.6%,全年增速为2.2%。进入2008年,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强,使得美国出现房价低迷,消费、投资放缓的态势,经济发展呈减速状态。
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不小的通胀压力,使得全球需求减速,中国的出口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税收政策对商品影响各异
2008年下半年,部分商品受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将出现一定程度下滑,这些商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原材料类商品上。
就出口结构而言,低附加值原材料类商品的大量出口,是一种出口结构退化的表现,也不符合中国目前推行的节能减排政策;此外,还会加剧贸易的不平衡,加大汇率压力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此外,结合上半年的政策变化,预计中国税收政策调整的方向还将包括技术密集型零部件鼓励进口以及日用消费品鼓励出口等方面,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引导出口导向型增长逐步转型。
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成本压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工业品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资金成本。
自2007年四季度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就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到目前为止,以上各指数均创出2005年以来的新高。劳动力成本方面,2007年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932元,实际上涨136.%,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形成压力不小。
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此外,人民币汇率走高及国际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其他因素也将会对中国2008年出口增长带来不利影响,长期放缓趋势不改。
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进出口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中国进出口增速难以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此外,不利的国际国内宏观局势,也将使出口增速短期内难以维持。因此长期的结构调整和短期的宏观形势对策将成为关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