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监管合谋救“两房”
(2008-09-15 11:40:56)
标签:
财经基金保尔森美国政府格林斯潘杂谈 |
分类: 报纸精华 |
投资者报
7月初,在美国两大按揭贷款巨头房利美、房地美出现资金问题之后,保尔森在两党代表间游说,终于说服了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以及曾威胁否决提案的总统布什,通过他提出的挽救“两房”的方案。
不仅如此,保尔森也积极从华尔街寻求拯救“两房”的机会,7月28日,花旗银行、美洲银行、摩根大通与富国银行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作为主承销商共同推进资产担保债券作为新房贷融资工具。最终,美国政府紧急出台救援措施,为两家公司担保。
为了保护纳税人的利益,美国财政部很小心地设定了该救市方案,方案设计中刚开始的损失将会由两家机构的现有股东承担,保尔森甚至强调“政府不会援救‘两房’的现有股东”。
这场“救火”行动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热议,作为一个市场化高度自由的国家,美国“弃自由”而“重监管”,其最终目的无非是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保住利益。如此一来,大多数人选择支持这一做法也就不难理解。
格林斯潘的疑虑与转变
9月9日,格林斯潘表示支持美国财政部对住房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接管方案。“此举消除了政府资助企业在隐性担保问题上的不确定性,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这两家公司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格林斯潘认为,美国财政部对“两房”优先股和普通股的收购正好是国有化的关键一步。
格林斯潘所持的观点与美国财长保尔森近期公布的方案不谋而合,“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两房’问题上的不确定性。”而在数年前,格林斯潘却对“两房”疑虑重重,他曾做出了著名的“格老预言”并一一兑现。
2003年,格林斯潘曾警告国会要关注两家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资金,但很多投资者却错误地相信了政府支持的公司。”2004年,他再次做出同样警告,并指出应该有一个全新而严格的监管机构来管理这两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公司……
其实,格林斯潘一度担忧“拿纳税人的钱来为两房买单,有违市场的规律”;然而,在美国政府积极救市之时,兴许是美国财政部的方案消除了格老的疑虑,因为损失的大部分是由“两房”的股东买单,于是,在政府监管与自由市场之间,格林斯潘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支持者。
格林斯潘认为,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存在根本性问题的两家金融机构,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对“两房”进行重组,即先进行国有化,然后将两家公司分拆为5~10个独立的私人事务机构,再进行拍卖,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拯救美国的住房市场。
格林斯潘最终的支持可能是考虑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如果金融系统失去了平衡,又何谈纳税人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权衡利弊,任何一项政策总会有牺牲,只是政策的决策者会将牺牲降到最小,会将成本降到最低。
忠实拥趸“格罗斯们”
被业界称作“债券之王”的比尔?格罗斯算是解救“两房”措施最大的拥护者,“美国政府已经明显打开他们的钱包了。”
过去一年里,格罗斯从美国国债和公司债券大规模撤资,转而投资于机构债券,押注于美国政府将解救房利美和房地美。
截至今年5月份,他管理下总资产1320亿美元的基金,有逾60%的资金投资于抵押债券,并且大部分都来自房地美、房利美或者美国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
在美国政府接管房贷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之后,比尔?格罗斯管理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全球回报基金单日收益达17亿美元。
格罗斯认为,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将有利于阻止美国房价的下跌并且改变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低收益现状,而且这是将两公司国有化必须经过的步骤。
格罗斯支持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他指出,美国财政部应开始使用更多的资金提振市场,以便防止“金融海啸”的发生。
不仅仅是债券大王,富豪投资者沃伦?巴菲特也表示,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完全正确。尽管美国政府接管“两房”是“当前最佳也是最敏感的交易”。但是,政府救助“两房”可能会让两家机构损失一些资金,相对于其他措施而言,这一举措是目前可行的最明智的交易,其成本远远低于其他任何方案,同时能使得美国房价跌幅减少4个百分点。
巴菲特认为,“在目前‘两房’处于困境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必须插手,直到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投资组合已大幅收缩并实现盈利。”
亦有知情人士指出,巴菲特积极拥护政府接管“两房”是利益使然: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01年以前一直是房地美最大的股东之一,当时房地美就已经明显表现出运营不良的迹象。而在对房地美的风险感到不可控以前,巴菲特一度持有该公司8.5%的股份。
如此,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不难理解“格罗斯们”为何选择坚决拥护政府监管。
重重风险下的利益之辩
自美国政府宣布“救市”开始,全球围绕“两房”热议不断,各方从各个角度分析了这一做法。无论是从市场的自由,还是从政府的监管角度,美国政府此举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自身的利益。
美国财政部发言人米歇尔?戴维斯指出,政府目前的救助方案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二推出了一个新的监管者,以此防范相关企业系统型风险。
而保尔森则强调,该举措是在财政部发现两家机构存在“重大结构缺陷”之后推出的,政府不会援救“两房”的现有股东,因为他们不是政府支撑的对象。
对此,欧洲央行和日本政府均看好该政策,在国际清算银行(BIS)举行的央行行长会议上,尽管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警告“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持续,风险也依然存在”,但他还是对美国政府接管两大房贷融资巨头的举措表示欢迎。
日本财务大臣伊吹文明也认为,“这对全球经济有正面影响,若美国金融市场因此恢复稳定,市场对美国经济的疑虑亦会减弱。”
对中国等亚洲经济体而言,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8日表示,“两房”被接管是好事。因为,对亚洲经济体而言,类似“两房”发行或担保的机构债券是这些国家投资美国的最主要途径,现在美国政府接管“两房”,无疑给这些投资加了保险。
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杨涛博士认为,除了国内的利益,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两房”,对中国等许多亚洲经济体来说都是一大利好消息。因为此举不仅有助于暂时稳定住金融市场和美国楼市,更令大量持有“两房”相关债券的亚洲投资人有了保障。
此次巨大规模的救市行动意味着美国正转移全球金融系统面临的巨大系统风险,同时也能通过抵押贷款的担保给美国糟糕的住房市场带去一线生机,而对于美国脆弱的经济前景,该政策就像一剂强心剂,给予濒临破产的公司重生的机会。
正如同投资者考虑更多的是自身利益那样,格罗斯考虑的是他的债券,巴菲特考虑的是他的股票,而罗杰斯考虑的是他的税金。如果从整个金融和全球系统的大局考虑,保尔森迫不得已的做法或许更容易理解:在重重风险演变成金融风暴之前,最大限度地保住投资者的利益才是此次救火行动的终极目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