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放自己,解放女儿(原创)

(2011-09-04 18:01:18)
标签:

教育路

《孝经》

引发

保护

身体发肤

解放

父母

孩子

育儿

分类: 亲亲我的宝贝

文图/闫晓苹

 

 解放自己,解放女儿(原创)

   每一天,我都走在无知的育儿路上;每一天,我都走在疲惫的育儿;每一天,我都在如何教育女儿的思路上挣扎再挣扎。

 

   当发现自己用尽心思、挖空智慧,换来的也不过是区区的疲惫和日渐无法掌控的女儿小思维、小智慧、小抗议以及小叛逆。

 

   在看到《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这本书之前,我是迷路者,是探索者,我内心深处却不愿意让女儿成为我此生教育路上的试验品。

 

    母爱泛滥时,我宁愿付出每一天的24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耐心来应对女儿。但我不是神,我是人,是肉体与灵魂并存的普通女人。我会疲惫,我会有自己的情绪,我会面对女儿的小要求、小调皮、小破坏无法一而再而三忍耐下去时,我成了爆发的恶魔。我会转身由一个慈母变身喋喋不休、没完没了抱怨不停的女人,甚至变成了好战的阿修罗。而这些,对家庭的影响有多大,在幼小女儿心中又种下了多少不快乐悲伤的因子?

 

    当看到《解放父母解放孩子》上说:

   “每当我忽视了自己的感觉,就几乎会引发一系列的情感灾难。可能出现如下后果:

            1、孩子提出要求。

            2、母亲无视她自己的负面感觉和抱怨。

            3、厌恶和反感袭上心头。

            4、有人受到伤害。

            5、全家人跟着遭殃。”

     这何偿不是我在育女路上真实的写照,虽然我不会对女儿产生厌恶,但反感还是会有的,对她的小调皮、小破坏。

    当我大发雷霆之时,“身教”在此时发挥到了超大的作用,女儿学会了我的突发性情绪失控,会突然变脸。这些,都是我努力着不想见到的结果。结果却在肉体与精神共同疲劳无奈之时引发一系列的情绪突变。直接让家里的气氛蒙上一层灰色。导至幸福突地被赶出门外,接着引发连锁的伤害情感袭击。

 

    而书中却说,累了,你可以对孩子讲“我需要休息一下再陪你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强烈指出先保护自己,才能更好的保护家人。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引伸到家庭是一样的,自爱,爱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才有足够的欢喜情感心来应对家庭成员的要求,才能给孩子更好更幸福的平和情绪引导。

   

    而我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朋友,有一位朋友,因为她的母亲自小总爱打她,直到将她打跑,后成家立业,生了儿子后,她经常在情绪不顺的时候对儿子劈头盖脸打去。每次动手打的时候,她的儿子会求救一样拉住身边人的手,不管认识与否,哪怕是陌生人,仅仅三岁的孩子就想马上随他人逃离母亲身边。每次别人看到这位母亲打孩子时都会对她劝解,她说:我妈就这样对我的。说着指自己的眼睛,你看我妈妈当初扇我耳光将我眼睛打斜了。然后又说自己的儿子左眼有些斜视,可能就是自己下手狠的原因。

 

 

   虽说我都是在依诺犯错的时候对她进行几下肉体的惩罚,但有时候我的不良情绪牵引也会给依诺带来小小的伤害。这点,我相信很多妈妈都可能会做到。包括带孩子的隔代人,她们在疲惫的时候会心生埋怨,会对自己带的小小的娃施以暴力。

 

    可见坏情绪波及的太多,一是家庭的幸福,二是孩子内心会有阴影。三是孩子在这种环境长大后,会对自己的下一代继续施以暴力和不好的坏情绪。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书在手中已经阅读些时日了,总会在阅读中引发太多自己育儿经历的联想,虽说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但却有太多可以借鉴可以学习的东西,只所以却迟迟不肯动笔,我是想找到能引发我共鸣爆发点。当今日看到第十章“保护家庭,从保护自己开始”。我像接到了大赦天下的消息,走出自己建造的育儿困惑牢笼中,内心深处激动狂舞。以前,每每想到拒绝女儿的一些小要求或是想给自己休息一点的时间时,总会感觉内疚。而这些和书中的妈妈情感是多么的相似。

 

    当我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情绪就是保护好这个家庭初衷,我才发现,爱源于博大,是因为要爱好自己,才能将爱延伸到他人。我觉得,我学会了解放自己,同时,也解放了自己的女儿。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当以育儿路上的典范,指路明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