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文/图/闫晓苹
图/依诺爸
此文接上文,由于依诺身体的不适我们没有选择去草原,去之间我查了嘉庆帝的另一个行宫——张三营行宫,可惜的是张三营行宫未曾保护修善,一路打听下来听到庙宫二字。为了不虚此次之行,必去无疑,何况庙宫离依诺奶奶家不过15公里的路程,租车来回小半天时间100元足矣。10月4日,天空晴好,无云无风。我们一家三口和依诺的叔叔一起前往庙宫。
“木兰围场有东西两个入口,东边的称伊逊崖口,西边称伊玛吐口。东西两个围口分别建有东庙宫和西庙宫。这两处庙宫是嘉庆皇帝为行围时拈香、小息所设。清帝秋狝木兰一般从伊逊崖口东庙宫进入,从伊玛吐口西庙宫出围。”
我们此次前往的就是东庙宫。
进入东庙宫入口
翻了N张片,惟有这一张是庙宫门前拍摄最全的图片,依诺爸手快,没等我们三人躲远就拍了下来,请注意美景,忽略闲杂人等
庙宫前的树,红布是人们祈祷吉祥所留。布上的字全部是美丽的愿望。
庙宫侧的远山:庙宫幽静、惟美。庙宫门前多颗参天松柏完美高崇。乾隆皇帝曾赞美这里:“巉岩围叠嶂”,“壁立众山段”。四周山也奇美绝伦。
难得露一次脸,哈哈,依诺爸给我拍的。 我家小顽童、依诺千金。 难得的全家福,依诺叔叔所拍,片都拍糊了。他也不晓得将镜头推近一下,拍好后告诉我们:人太小了。 暖暖的午后,小小的稚童。前世?你是否来过庙宫?
宁静的庙宫内,香炉也显得安静。 庙内供神的灯花。 宁静、深远、雅致…如此的美景怎令人不窒息?
前庙图
飞檐
幽静的前庙 入口内侧,此门始终没开,院内拍摄。 此条小路就是进入后宫皇帝小憩之路。左右各一条相同小路。 阳光下宁静祥谐的庙宫 这张图让我想起了“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后宫,皇帝体息之处。
随后“导游”又引领我们走向后院,将紧锁的行宫之门打开,任由我们参观、拍照。因为依诺尚小,我只让她坐在皇椅下的脚踏上照了像,像皇帝的楠木床、椅没有让依诺去坐,我总觉得这些物件是有灵气的,为了不损伤孩子的德份,只让她站在旁边开心地拍了几张片。
和善的守庙人称:所有建筑在文革时期皆遭遇破坏,文物丢失,连房子都被拆掉。这些全是后来修善的。惟有地基没有动。那些曾经参于破坏庙宫的人们不久之后未得善终。有些后来偷文物的人也偷偷将文物送回庙内。
此屏风价值70万左右,全部由檀木雕制。龙椅后止方有“聪明”二字,我让依诺摸了摸, 龙床
依诺在朝拜墙上的画像。这孩子天性喜欢这样,每每看到一些画像,她就要拜一拜。
紧邻龙庆的木雕桌椅 以图为说
“庙宫如同其它皇家建筑一样也是红墙黄瓦,古松参天。皇帝秋狝入围总要在此拈香拜“赛罕佛”。但庙宫又与其它宫廷建筑不完全一样,有三个全国之“罕见”。一是庙、宫合一为首创。历代建筑,庙就是庙,宫就是宫。二者不能合一。二是供奉的神灵着清装,国内所特有。三是敦仁镇远神的本庙是皇家敕建的最小庙宇。 后面的行宫虽然不大,但很讲究,楠木床、椅及黄色的饰品还依然如故。看着那小而全的宫殿,会使你想象出当年清帝秋狝时在此小息的情境。 ”
注:文中桔红色字体为引用资料。蓝色字体为图释。
注:本博所有文章皆为原创,除标“转”外,转载必究。约稿请看本博首页联系方式。
更多博主美文请点击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