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山游记之五 双清别墅(栖云楼)

(2010-09-04 23:14:17)
标签:

双清别墅

香山

主席

故居

分类: 国内游记

    双清别墅也是我常去的西山旧地。

    世人知道双清别墅多是由于主席在进北京前暂居于此,并指挥了解放前的多次大战。殊不知,双清别墅的前身是清代皇家园林香山静宜园“松坞山庄”旧址,著名的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的栖云楼就在此地,而今天的双清别墅仅仅是在1918年前后由已经辞职的民国总理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建成。

    之所以爱来这里,是因为其在香山南麓半山,松木茂盛,春夏秋三季气候清爽宜人,且无登山之苦。园内古树参天,有放生池一面静水,即使人多也不显繁闹,不管是休息喝茶读书还是朋友相聚闲聊都是绝佳之地。乾隆曾在《栖云楼》诗序中,这样赞美栖云楼:“适应中之半,左倚层岩,右瞰边远;宁榭略是,虽逼处西偏,未尽兹山之胜,而堂密荟蔚,致颇出秀。”

http://s9/bmiddle/5306aac5t74be866e0ed8&690双清别墅(栖云楼)" TITLE="西山游记之五 双清别墅(栖云楼)" />
双清别墅内景

 

    熊希龄时双清有小八景之说,即放生池、长25米,宽20米,池内金玉畅游,莲花盛开,观之赏心悦目。梦感亭,即六角红亭,相传金章宗在此睡梦中感到有泉水涌出,故名。大石台,长4米,宽1.5米,位于水池指南,台面光亭照人。古经幢,在梦感亭北侧,呈六角形,刻满经文,沧桑古朴。石屏,中间为佛龛,两边刻联曰:“翠竹满庭瞻法相,白云一坞识宗风”,清乾隆御笔。辽王坟,辽代皇帝耶律淳葬于此,此为香山之最古老的一座王坟,惜已不存。蟾蜍峰,在双清西上之顶峰,峰上有石形如望天的蟾蜍,故名。双清泉,即乾隆题字处,题字“双清”旁石上有乾隆御笔诗迹。

http://s1/bmiddle/5306aac5t8f713525a9a0&690双清别墅(栖云楼)" TITLE="西山游记之五 双清别墅(栖云楼)" />

放生池

http://s2/bmiddle/5306aac5t8f7138e3e531&690双清别墅(栖云楼)" TITLE="西山游记之五 双清别墅(栖云楼)" />
六角红亭
http://s3/bmiddle/5306aac5t8f71460cc592&690双清别墅(栖云楼)" TITLE="西山游记之五 双清别墅(栖云楼)" />
石屏,中间为佛龛,两边刻联曰:“翠竹满庭瞻法相,白云一坞识宗风”,清乾隆御笔。

    今之双清,得益于主席在此短驻,得以保存旧物尤多,建制基本未变,最难得的要算是园中的古木了。庭院中心一株数百年的银杏树依旧苍翠,主席故居前的百年老栾树也是浓荫铺地,再加上一架猕猴桃树密密的长着,整个双清院落清凉无限。游人多愿在树下歇息,或品茶、读书,或聊天、打牌,但有相聚之乐,而无喧闹之感。

http://s8/bmiddle/5306aac5t8f712a9b41c7&690双清别墅(栖云楼)" TITLE="西山游记之五 双清别墅(栖云楼)" />

园中巨大的银杏树

http://s3/bmiddle/5306aac5t8f712d6c15d2&690双清别墅(栖云楼)" TITLE="西山游记之五 双清别墅(栖云楼)" />
猕猴桃树下是大家最好的休闲场所

    主席的故居其实蛮简朴,两侧书房和卧室,放置少许线装图书,中间为会议厅,墙上挂一幅巨大的作战地图,图上红红的箭头直至长江和西南地区,可以想见主题当时的心境和他那位建造别墅的前主人兼老乡的是完全不同的了。主席确实是不世奇材,在千里之后方,闭塞幽静之所,往往指挥着百万雄兵,纸上谈兵亦有新解。也正是这段暂短的历史使这个幽静的小所在隐隐了了一些磅礴之气。

http://s9/bmiddle/5306aac5t8f714f00ba88&690双清别墅(栖云楼)" TITLE="西山游记之五 双清别墅(栖云楼)" />
主席故居
http://s5/bmiddle/5306aac5t74be88119d64&690双清别墅(栖云楼)" TITLE="西山游记之五 双清别墅(栖云楼)" />
故居内会议室

    也许正是这幽闭和磅礴的混合,让我特别中意此地。自己曾有诗吟咏:

 

   

咏西山栖云楼(双清别墅)诗

 

栖云楼外晓鸦鸣,双清暗入一縠平。

清凉世界僧是客,花草季节月满庭。

故国烽火春秋过,老去风流水天惊。

 俱是湘人前后至,两般心绪万壑风。 

 

     来双清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路途中要经过翠微亭、璎珞岩知乐濠、静翠湖等颇多景致,不远又为香山寺遗址,有听法松、欢喜堂等处,多为二十八景之地,一步一景,足以集西山之妙,以后可以再慢慢的闲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