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忆亲爱的周广仁先生

(2022-04-02 15:42:44)
标签:

琴童

娱乐

分类: 琴童教育随笔

                      追忆亲爱的周广仁先生

今年37日,享誉盛名的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备受全国几代琴童尊敬和爱戴的周广仁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93岁。送别的那天,先生的女儿告诉我说:“妈妈是在家里走的,我们一直都守候在身旁,她走的很宁静,很安详,没有痛苦。即便是妈妈住进医院不过是多折腾几日,多遭些罪罢了,我们不想看到她身上插那么多管子的痛苦。”是啊,由于疫情仍很嚣张,家人们不可能都在医院陪伴亲人身旁直至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可带着亲人的爱意与家的温暖仙逝的周先生是有福分的人啊!

人与世界总有一别,或早,或晚;人总要给世界留下点什么,或多,或少。先生走了,她留下的确实太多,太多。从演奏到教学,由专业教学培养钢琴精英,到推广普及播撒音乐良种,有著书,有影像,她将毕生献给了钟爱的钢琴演奏和教育事业。她用勤劳与智慧、天赋与意志的有机融合,在漫漫人生路上绽放异彩,璀璨辉煌!

                                 1、初识周先生

自儿子陈曦9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我就知道了周先生的赫赫大名及她的社会威望,也经常见到本人,有时是在音乐学院大礼堂主持大师课兼做翻译,有时见她骑着旧自行车在校园内忙来忙去。1998年,周先生听赵薇老师说她有位名叫陈曦的小家伙小提琴拉不错,举荐陈曦参加了“欧美同学会“的演出,还有暑期的“打开音乐之门”的演出活动。令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在98年夏天,陈曦参加“打开音乐之门暑期音乐会”的一场演出,周先生也参加这场演出,蒙胧胧记得她还是音乐会的主持人。在换演出服的时候,我看到她的旧背心竟然上面有好多个小洞,我惊异,这么大名鼎鼎的艺术家还这么朴素?现在就连最普通的老百姓都不会穿这么破旧的背心了。她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和蔼待人,被琴童们亲切的称为“钢琴奶奶”,她的高尚与平和我都深切的感受到了,可她这样的苛刻自己还是把我惊着了。那一刻,让我对周先生更加由衷的崇拜和敬仰,简朴是美德,贵在持守一生。该问有多少名人名家能坚持下来呢?后来我知道周先生给有些学生由于家境困难长期上课是免费的。

    2、莫斯科的回忆

20026月,我陪着陈曦来到莫斯科参加第12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第一轮比赛结束后,陈曦不幸被俄罗斯球迷打伤左臂不能拉琴,复赛即将开始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伴奏。在这十分焦急的时刻,担任钢琴比赛评委的周先生听说后非常为我们着急,她一边安慰我们,一边帮忙找伴奏。在《晨曦初露》一书中,我这样写到:

……

还有许多的外国朋友都来问候我们,实在是让我感激不尽。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此次钢琴比赛评委周广仁先生,她见到陈曦这个样子很痛心,一边关心伤势,一边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当我们告诉她还没有钢琴伴奏时,周先生立刻答应帮我们找到伴奏。(选自来自八方的关怀610日)

在周先生的敦促和组委会的努力下,当天我们有了两位俄罗斯最优秀的钢琴家来弹伴奏,这次比赛也算是喜忧参半有苦有甜了。陈曦在复赛中发挥的很好,每首乐曲都很精彩。书中我记下了比赛后激动人心的场面:

陈曦很快被热情的记者、观众围住,莫斯科广播电台采访了很长时间,许多观众忍不住地打断采访,过来与陈曦握手、拥抱、合影、签名,他们一个个不停地夸奖陈曦,几位老者也来同陈曦握手,并送他几句祝福,一位莫斯科少女操着流利的英语说:

“你是我见到的所有选手中最好的一位,你这么年轻漂亮,音色实在是太美了!你让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现在莫斯科人都知道你,都爱你,我也爱你。”

所有向陈曦表示祝贺的人都关心他的胳膊还疼不疼?伤好了没有?并都送给他最美好的祝愿,兹老师可忙坏了,不停地翻译,她说她也为陈曦高兴,因为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才走出音乐大厅来到外面,这时周广仁先生和刘老师(周先生的爱人)正向我们招手,陈曦顿时高兴极了,如见亲人一般,他边喊“周先生!周先生!”边向周先生扑过去,同周先生紧紧拥抱。

           追忆亲爱的周广仁先生
           037 如见亲人一般向周先生扑过去紧紧拥抱。20020616

周先生用颤抖的声音说:“你拉琴时,我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有三年多没见你拉琴了,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成熟多了,林老师特意让我来看你的这场比赛,我的手都给你拍麻了,太好了,拉得非常非常棒,祝贺啊!”

她是中国艺术界名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她的膝盖处骨质增生很严重,每天走路都很困难,还要坚持看陈曦的比赛,关心着祖国新一代艺术人才的成长,我对陈曦说,这就是老一辈艺术家的高贵品质,她发自内心的渴望亲眼看到你们一代人的成功,你不能辜负他们。 (选自莫斯科人都爱你 616  

决赛是在621日下午,陈曦的表现更加出色,最终他赢得了本届比赛的第二名,第一名空缺,也就是说荣获的是首奖事实第一名。刚从赛场下来,记者们就把陈曦团团围住采访不断,还有很多等待签名的观众在一旁。我在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场面。

随着渐渐退去的人潮,我走向一个楼梯口,下一层楼梯口的旁边就是陈曦的候场室。我好容易挤下楼,呵!难怪人散场的那么慢,整个楼梯口里里外外都站满了人,简直是水泄不通。一架架摄相机,一只只话筒伸向儿子面前。兹老师在那里不停地翻译,我在人群里使劲地往前钻,不停地说:“谢谢,谢谢”。终于来到儿子身边,听到记者一个接一个地提问题。关心他的伤势好了没有?今天拉得满意吗?等等,他气喘嘘嘘,汗流浃背,一边擦汗一边回答。

……

这时,刘老师搀着步履蹒跚的周广仁先生缓慢地从楼梯上走下来,陈曦忙上前去同周先生刘老师握手拥抱,他(她)们更是激动的不得了,周先生拍着陈曦的肩膀说:

“好样的,小家伙,为咱们中国人争光,争气!简直是棒极了!”周先生忍着腿病的剧痛,刘老师这期间腰疼病也犯了,可他(她)们还是坚持来看我们的比赛,为我们鼓掌加油,让我们又激动又心痛。他(她)们用行动向我表达了老艺术家对晚辈的关心,成为我们在这里最亲的亲人。

大厅里已挤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选自得不得第一不重要了621日)

        追忆亲爱的周广仁先生
      在23日颁奖音乐会后的酒会上再次见到了周先生和刘老师,还有美国评委一起合了影。

      先生对陈曦的关心不仅是这些,平日里的鞭策和鼓励也是很多。陈曦的成长离不开像周先生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关怀和教导。2019年初,我和陈曦是最后一次去家里看望周先生,她坐在轮椅上和我们交谈,并送给先生一本再版的《晨曦初露》作为纪念。她已是九旬高龄,精神状态很好,但好像是记忆有些大不如从前了,问话和回答常常是重复的。但还是记得当年那个小家伙陈曦,她很高兴的说:“看你都长这么大了,当老师了,当年还那么小呢。你看,我现在都站不起来了,整天就坐在轮椅上,但每天还要弹弹琴,就这么个距离,就是我每天的活动范围。”她指着从窗前坐的轮椅到钢琴前约是一米多的距离说。这次看望她时间很短,原因一是身体力不从心了,二是看望先生的人很多,不方便久留。

                   追忆亲爱的周广仁先生
            这是陈曦和周先生的最后一张合影 摄于2019

人与世界总有一别,或早,或晚;人总要给世界留下点什么,或多,或少。先生留下的“财富”很多,很多,足够一代人又一代人来“享用”,对我们一家人而言,还有永远的感恩,永远的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