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给RYB全国亲子园教学园长(北京站)培训的时候,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如果不按笔顺写字行不行?回答几乎异口同声:不行!
现场立刻一片寂静,我睁大眼睛微笑地看着大家,没有说话,突然就有人小声说:也行吧。接着又有声音说:只要写出来就行吧。……接着我笑了,我说:你们是不是为了迎合我的想法啊,呵呵。大家情不自禁地也笑了。我说:“现场应该95%的人会认为不按笔顺写字是不行的对吗?”有人大声解释说:“现在学校都是这样要求的呀。”大部分人频频点头。
为什么会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源于小闹每周末的英语课,每堂课最后十分钟,老师会给孩子们发图片作业纸,先涂色,再按虚线把单词描实,外教老师每节课都不厌其烦地先在白板上用常规笔顺写一遍,然后孩子们开始写。无非就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但是闹闹完全是相反的,每次都乐此不疲地从右往左,从下往上写。我试图想帮助他按照老师的笔顺写,但是都以失败告终,后来索性就不管他了,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吧。每到这个时候,我环顾四周,到处都是家长纠正孩子笔顺的声音,放眼望去,基本上都是大人把着孩子的小手在写,而我在这个群体中显得格外另类,只是微笑着提醒儿子把头抬高,从来不对他的书写有任何干扰或者帮助。
有一次,旁边一位家长实在看不过去,跟我说:“你看Oliver(闹闹英文名)都写错了,你怎么不管啊。他这样养成习惯可不好。”我笑笑说:“没关系的,让他去写吧,写出来就行。”那家长摇摇头不再说什么,我知道在她们眼中,我又另类了一把。
慢慢地,我发现“闹闹笔顺”用的越来越好,他这样也能把单词写的很完整,很漂亮。有时他用右手写累了,会用左手再补充几笔,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是微笑着的旁观者。
我自己虽然接受了很多年中国的传统教育,但是骨子里还是不愿意被条条框框束缚,尤其表现在我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就说笔顺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除了可能会跟老师的常规教法有冲突,实在想不出不按笔顺写字对孩子本身有什么不好的影响。闹闹现在正处于书写敏感期,他很享受用自己的习惯和想法来写字,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结果都是一样的,只是书写的顺序不一样,可是这又怎样?如果最初设计文字的人是从下往上写,那么大部分人肯定会认为从下往上写是正确的吧,呵呵
今天在北大中文论坛上看到一个讨论的题目:你认为不按笔顺写字,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后果?参与讨论的人几乎都想不出来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回到一开始,我把我和儿子的经历告诉大家,现场的人反应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大部分人开始认同我的观点,但是依旧有少数人认为中国大的教育环境就是这样,如果我们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字,那他上了小学之后不还得按照笔顺写字吗?那个时候改就太麻烦了。
看来长久以来的常规教育模式已经禁锢了大家的思想,大家已经形成了遵照执行的习惯,很少有人会对延续了很久的习惯质疑什么。我接着说:“来玩个游戏吧。给大家16个点。(我转身在黑板上画下16个点)请用六条相接的直线把这16个点连接起来,线与线不能断开、不能重叠,而且笔不能离开纸面,要一笔画好。开始。”大家在自己的本上开始一遍一遍的连,一遍一遍的思考,我发现几乎98%的人都在这16个点里面动脑筋。
十六点图
http://s11/middle/530543c1t9434c8dbc4ea&690
一百多个人只有两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这道题。结果如下:
http://s8/middle/530543c1t9434cb2c5c87&690
突然想起一个孩子。8年前,我还是一名老师,在我的蒙氏数学班上有一个孩子,每次做四位数的加法都从左往右来计算,而常规的教育方法是从右往左,也就是从个位开始算起,最后到千位,这样如果遇到进位的加法,算起来会比较容易。而这个孩子的习惯每次都是从千位开始算起,刚开始我发现了这个问题,还一直纠正他,可是他依旧每次都从千位开始算起,即使有进位,他也从没改变过方向。后来我发现这样并不影响他的做题质量和效率,并且这个孩子的思维反应非常灵敏,每当老师提问,他总是第一个回答,正确率还很高。
小问题引发大思考,我想说,不按笔顺也能很快乐的写字。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条条框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用一种方法来教育所有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发展,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众人的力量就能改变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