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在上班,冀小闹姨妈打来电话说,“你儿子把一五岁小男孩的嘴巴给打流血了!”
什么??!!我震惊!!冀小闹才两岁半,把人家五岁的小男——孩的嘴巴给打——流血了!怎么可能??
姨妈告知原因后,我明白了,事情是这样的:冀小闹和大他两岁的小姨在小区里玩,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喜欢”上了冀小闹的小姨,总是跟在她身边寸步不离。一直是冀小闹跟小姨在一起玩,而且小姨总是让着他,所以冀小闹非常喜欢跟小姨在一起玩!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小男孩还总是挡在闹和小姨中间,因为他发现闹欺负小姨,所以一直“英雄救美”的挡在那里,冀小闹无法接近小姨,很是不爽,渐渐“怒火中烧”,终于,一把抓了上去——小男孩的嘴巴鲜血直流!
我问:怎么会流那么多血?
姨妈答:因为冀小闹手中拿着一个大贝壳,划到人家嘴巴了。
我问:哪里来的贝壳??
姨妈答:小男孩给的。
我有点懵……
赶紧又问:去医院了吗?
答:没有,那孩子爸爸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都是小孩子之间的矛盾,说没事。”
我心里的石头稍稍落地,接着问:“冀小闹道歉了吗?”
姨妈答:“说什么不道歉。”
我知道冀小闹的倔脾气上来了,他才不会那么轻易道歉,我说:“好了,我知道了,回家收拾他!”然后匆忙就挂上了电话!
晚上回到家,冀小闹心情还不错,好像丝毫不记得中午发生的事情,我没提,怕影响他吃饭的心情。
晚饭后,我把他独自叫到卧室,关上门,我们都坐在床上,我表情严肃,跟他说:“儿子,妈妈听说你今天把一个小哥哥的嘴巴给划流血了,是吗?”冀小闹的表情告诉我他在回忆,好像想起来了,说:“小哥哥嘴巴流血了。”看来他没有忘记,我说:“对啊,小哥哥嘴巴为什么流血了?”冀小闹做了一个伸手使劲抓的动作,然后说:“嘿——,流血了。”还不忘摸摸自己的嘴巴,我接着说:“是不是你用贝壳划到小哥哥的嘴巴了?”冀小闹点点头,我问:”你为什么用贝壳划小哥哥呢?”也许这个问题有点大了,冀小闹一脸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支支吾吾了半天,看他说不出什么,我继续说:“是不是因为小哥哥跟小姨玩,不让闹闹跟小姨玩呀?”冀小闹又点点头,说:“不让我跟小姨玩。”然后用手做了一个推的动作,我大概就了解了,听闹姨妈说,那个孩子不坏,很有正义感,他发现闹有时会欺负小姨,所以才不让冀小闹接近小姨的,我跟儿子解释:“儿子,小哥哥不是不让你跟小姨玩,是因为你总是欺负小姨,小哥哥是为了保护小姨,所以才不让你跟小姨玩的。”儿子不说话,看着枕头。我相信儿子的理解能力,于是我接着说:“小哥哥其实也很喜欢你呀,你看你手中的贝壳就是小哥哥给的对不对?”冀小闹点点头,说:“小哥哥给的。”我说:“是啊,所以小哥哥对你还是很好的,只要你不欺负小姨,他会让你跟小姨玩的。妈妈知道你着急了才这样做的,但是下次一定得注意,不管怎样,你都不能用手去抓人家,这样是不对的……”
窗外不知道谁在放烟花,儿子的视线一下被吸引过去了,我知道这个时候再讲道理的话,冀小闹一定是没法听进去的,所以,我陪着他看烟花,烟花结束了,我问冀小闹:“烟花好看吗?”冀小闹说:“烟花好看!”我说:“那你看到烟花高不高兴?”答:“高兴!”我接着说:“你很高兴,也许这会儿小哥哥因为嘴巴疼还在难受呢。所以下次还能不能动手打人了?”冀小闹说:“不打了。”
孩子是否明白道理是父母从小培养的,当他们很小的时候,能够通过妈妈说话时的表情来理解妈妈说话的意思,再大一些,他们可以通过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来判断,更大一些,就可以慢慢理解妈妈想要表达的意思了。所以,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别怕麻烦,教育孩子就是这样,也许您发现说了很多遍的事情孩子怎么都不往心里记,那很正常,说几遍就记住了,那就不是孩子了。
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做父母的都需要多一些爱心,多一些耐心,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孩子正在发生着让你悄然惊喜的变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