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天,女儿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是柳萌老人走了,我的心一揪――因为2017年过春节时,我还给老人发了一条短信,老人没回,后来就没在联系,没想,老人就走了……
我是2009年的深秋,在京城开散文年会,通过伍若文老师认识柳萌老人的。是我女儿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我想让老人看看,提些修改意见。
老人还真的看了,而且还提出修改意见,这使我非常感动!
其实,当时我并没抱多大希望,而且还有些懊悔――老人是何等的人啊,我竟敢如此的鲁莽?后来在一次微信中,伍若文老师也这样说我了。但是,通过这个细节
,可说明老人是何等的亲和,何等的支持和对待一切热爱写作的人们!
我殷切希望各种文学杂志刊物,也能向柳萌老人这样眷顾那些初涉写作者,该多好啊!
我想,柳萌老人是不喜欢将那些初涉写作者,排在门外的?当年老人领导一班人恢复《小说选刊》时,付了多大的精力!
一个国家的兴旺首先是国家文化上的兴旺,它担负着一个国家文化符号的延续。从德利里达的《论文子学》中,可以这样理解――只有文字,也只有文字,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命运永远传承下来,这其中文学要占文字中的绝大部分吧?
因为文字的在场与不在场是永远循环的。柳萌老人在文字上的贡献,是永远记载史册的!
柳萌老人,如果您老走了,还有一股灵魂暗流的话,那在您老的信息库里,还存有我的电话号码信息吧?因为,我每年给您老发春节祝贺时,您总要说一句,吉祥如意,阖家快乐!
写到这儿,我写不下去了……眼眶里的泪水
,不由得滴在了键盘上……心内还有一个声音颤抖着说――柳萌老人一路走好!
――2017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