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箕行记

(2016-10-14 23:53:07)
标签:

原创

旅游

文化

历史

分类: 游记

大箕行记

 

  

丙申年九月下旬,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里,我随晋城市各县区的文艺工作者应邀来到了大箕镇河上村的“总兵寨”风景区(总兵寨是大箕村卫氏家族所建)。虽然现在只有部分寨墙存在,昔日可是西靠晋普山、东扼晋豫交通要道太行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你闭住眼想一想,战火燎原那种场面,不寒而栗。

最让人稀奇的是,在这烽火燎原的战区内,在这总兵寨的约二百米处的一段崖崖壁上,竟有一处“摩崖石刻”题记。一瞬间,天的蓝,脚下的绿(下雨后铺的绿塑料布),“摩崖石刻”的艺术品,立刻使我眼前一亮。我不晓得其他文友们,见到过这样的景观没有?我是头一次遇到的。整体石刻,均刻于凹凸不平的岩石面之上。我仔细观看了一阵儿,共有三处。左侧题记,约有三厘米大小的行书字样,字数较多,字迹模糊不清;中间题记为行楷,落款为“昆凌自悦”,内容似为“昆凌自悦”为“友善先生”所题的一首诗,虽然字体工整稳健,现在看起来,却已大部分脱落;右侧题记为草书大字,落款为“杜玄湘”,可内容不详。

即便如此,但它的书写字体整体存在着,就使得人们处在遐想的感觉中,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感觉中,处在大箕这一带是否出过书法大家的感觉中,继而形成一种残缺之美!

正在我们喋喋不休之际,领队的一声令下,我们去了“松林寺”。

“松林寺”,从字眼上分析,肯定与松林有关……我这么想着,老作家卓然老师,一副虔诚的姿态,没等我们询问,就侃侃而谈给我们讲开了。他说,“松林寺”,又叫灵岩寺、法轮禅院,始建于隋朝仁寿元年,传说此带的民众为感谢上苍救民与危难之中而修建。并说,这个寺院的周围原有千亩松林,苍翠欲滴,一眼望去,平展展的,常有人说,古有“开元寺的鈡,松林寺的松”之传说;而且寺院大雄宝殿后有一深井,灼热夏日,井口白霜如雪,水质冰凉,故又得名为“松林积雪”之美称,成为晋城市四大景观之一。

听了讲解之后,定睛细看,果然整个建筑风格独特,规模宏大,只是没看到“松林积雪”之境。但我细琢磨,品出了卓然老师的用意:这个“松林寺”与别的寺院不同之点恐怕也就是:“松林积雪”吧?听说“松林积雪”有好几个版本,卓然老师只是说的其中之一吧?

不论哪个版本,过去的千亩松林,却已荡然无存,游人们只能存有遐想了。可大雄宝殿后那口深井还在,这多少给游人们带来欣慰的感觉。传说,深井为“无根圣水”,只有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贤士”才能喝到。因此每逢庙会,善男信女们便结对而行,上山烧香许愿,匍匐到井边求得圣水,祈求上天恩赐。这也说明,寺院文化的影响对人们是何等的重要。

现在,是否还有此举,没来得及细问,我们的双脚已经来到“小寨天主教堂”(现又称为“圣母玫瑰教堂”)的地盘上。

你还别说,这“天主教堂”,我在中欧旅游时,看得太多了。听说“小寨天主教堂”,是俩位荷兰神父选址、设计的。荷兰是个“水乡之都”,在阿姆斯特丹首都内,竟然有我国建造的一座水上宫殿。在这小寨上,俩位神父选址到小寨的一块巨石上修了一座古堡,古堡里修建了一座西式教堂,这样中西一结合,就另有深意了。甭说在山西,这在全国也是绝无少有吧?听说,台商郭台铭投资的电影《白银帝国》,在这里取景,冯小刚执拍的《一九四二》,也在这里拍摄,迷惘的游人们都来这里观看。

这样想时,我跟随着文友们,缓缓地往上走。不由仰头观察这座古堡:它静静地镶嵌在一块巨大的磐石之上,像是天外飞来一座浮雕,包围在四周绿色茵茵的怀抱里,显得那样有创意,那样别具一格。十几米高的灰砖青石城墙,高筑在斜坡上,模糊可看见哥特色的,欧式建筑上的一个十字架,在古堡的正东方明显矗立着。甭问,这肯定是教堂了。

这个时候,我忽然发现,这古堡与沁河流域的建筑形式好像是相同的。入口处的拱门阁楼上,还书写有“天主堂”三个大字。教堂屹立在古堡中间,灰砖粗石,相互配合,浑然一体,给寂静的古堡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这当然是古堡“小寨天主教堂”的外表。内涵上,在山西省是天主教徒集中的关键之地;在中国西部是唯一保存完好的,规模完整的古堡式样的教堂建筑;更是山西省内面积最大的“欧式古堡建筑”。

为深入它的内涵,我们沿着所有的通道转了一圈儿。并且深入到欧式教堂内考察了一番。当然,要与中欧的正式教堂相比,还是少了点严肃。我去到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内,游人们连说话都是非常严谨的。

沉浸在这宗教式的氛围内,往山下走时,文友们有诸多感慨……但有人问起这座教堂的来历时,听那个高个子教徒说,1900年,有俩位神父在大箕土门的窑洞里躲避追杀,没电灯没光亮,靠教友们晚上悄悄送饭存活。俩位神父念经祈祷许下心愿,如能平安度过此劫,要在这里修建一个教堂。果真天遂人愿,免遭杀身,遂于1902年选址建造。是真是假,无法考证,只有模糊其事了。

这么惬意逍遥地走着,隐隐约约有个人名字,一直在我的耳旁响起:那就是被遗忘了的山西最大的晋商王泰来,听说“小寨天主教堂”的地盘,原来也是他修的一个最小的“防营地”等等……

往前一走,有点异样。原来大名鼎鼎的山西晋商王泰来的故居,就只剩下一个遗址。我不禁心一揪,压在心窝中的那口闷气,长长地呼出来。

但只一刹那,我就想起我看的资料上,有这样一段话——《泽州府志》上记载:“秋木洼王氏,国初时富甲一郡”。民间广为流传:不知道王泰来家族有多大,可知道每天食用胡椒就需一担二;不知道王泰来有多少钱财,可知道他的生意全国二十四省都有字号;不知道王泰来救灾救难舍出的钱财有多少,可知道他的管家一年两次在河南出手二十万两雪花银(一次救旱灾,一次救水灾);不知道王泰来家族喝多少茶,可知道王家拥有茶神庙一座。

这样看来,在这个信息的年代里,在这个全国经济发展的年代里,王泰来的灵魂,对今日大箕镇的经济发展,是有何等的震慑力!可以说,在大箕镇觉醒的那一刻,就是大箕镇要腾飞的那一刻!

想到这里,我忽然领悟了大箕镇组织这次“诗意山水、人文大箕”的文学采风活动意义了。有若梦游,我们一股气走到了王泰来的故居——秋木山庄遗址及王氏墓群前。

秋天的秋木山庄遗址上,多少亩秋木山庄的遗址上,没有了旭日的坚固城墙,只有两个石马,证明了原有秋木山庄的存在;那些流传了几百年的故事,也只有在民间传说,或在泽州县志上找到;但是,王泰来秋木山庄的老根据地,王泰来大家族的所有根据地,王泰来的灵魂,在大箕镇这块黄色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王泰来的创业精神,会鼓励大箕镇一代代传承下去!

白云青天下,我们沉浸在这桩历史的档案中,又走到王泰来的故居大箕南沟北村。但除了斜坡下那截长有梧桐树的厚城墙外,也许是没涉猎到,没看到有其他遗迹。但萦绕着南沟村的每一个空间,都曾有过王泰来的脚印。我们又走到王泰来的后花园、鱼池等地观看,明显的还有砖墙所在,只是有些不妥的,现在都铺上了水泥地,这似乎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格局。而无论如何,王泰来诺大的地盘故居,都会永久地存在的,说不定大箕镇也会像大同市那样,逐渐弥补一些应该弥补的东西的……

就在我沉思之际,已经到了大箕镇南河底村(古称河阳镇)。抵抗不住内心的思潮,抖落出隋炀帝在泽州至小口修建了九十里直通大道的,也就是“太行八径”之一的太行径。想想,古时候河阳镇是什么状况?往来商贾云集,经商者恨不得都迁居在此。随着商贾的云集,水井逐渐争至三十多处。古时候讲究风水,河阳镇就仿照龙之形,南北走向布局:北阁、中阁、文庙、关帝庙、魁星楼、王母娘娘庙等依次建成。村南紧迎大河,大有蛟龙出海之势。遗憾的是,现在的河,已经污染,如果不是河下面那块儿“陨石”所吸引,那黄黄的污染的河,实在是有点心痛……倒是那座“南河特大桥”,如同看天桥,抵挡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刻掀起心浪,感受着现代与古老的交融之感。

更让人叫绝的是那条“茶马古道”。一层流动的白光,扫过村南大槐树的古阁楼“南邻孔辙”四个楷书大字(即是古商道中的一站)。从这往北直通北坡头、道口、茶元就进了城。往南十多里就是天井关,就是孔子回车的地方,就是河南的清化镇,就是一条高低不平的,用青石块铺成的“茶马古道”。

只可惜,长年无人行走,石缝中杂草丛生,寂静坚硬的青石上,偶尔有游人们涉足,如今留下的只是有一个个深浅不同的骡马蹄印(虽如此,它却有它的历史意义)。本想往上再攀登,不知何时落在我身上的鬼圪针,消减了我的勇气,走在半坡上,停了下来。但那股追寻探讨的古文化流,那个孔子回车的象形,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灵里,好像有了定力,不写出来,就像是亵渎了神灵,亵渎了孔圣人似的。

心中的奇幻还未平息,我们就到了贾寨村,这儿过去也是河西部队军事管辖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那叫个自然美。村子的四周围凸显出各种形状奇特的山峰中,人站在村中央向东仰望,山头上就好像长出了犄角。沿着村北连绵由东向西的山脉叫做青龙山,相邻的石门村矗立着凤凰山,这样龙配凤,就有了石门的姑娘,贾寨的汉之说。

还有让你惊奇的是,人站在贾寨村中迎眸向东看,活脱脱的一座形状酷似毛笔样的笔架山。我闭住眼又睁开,想否定这个说法,逼人眉睫的事实在那儿明摆着,你必须说OKOK了。

文友们看到这种奇观,掩饰不住脸面的微笑,相互寒暄几句,选好角度,拿出相机、手机,极快地拍摄了这些自然的美景。

一时间,所有的地,所有的山,所有的水,所有的景,所有的云,所有的气,一齐向我扑来,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地,慢慢地离开了那块儿美丽的风景地……

   
     
     
     
     
     
     
     
   
   
 2016年10月12日

2017年10月3日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藏书所引起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