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找寺庄村

(2016-08-26 10:40:46)
标签:

原创

文化

杂感

历史

旅游

分类: 心情文字

重找寺庄村

 

 

 

 

 

 

 丙申年六月末,有幸参加了由寺庄镇党委政府和市文联联合组织的“梨乡采风”活动。

   心想去。是想重找寺庄村,重找丹河源头,重找小时候情缘的。

   追溯到小时候,从沁水县偏僻的一个小山村,随父来到寺庄村,那种惊喜劲儿,此时是无法比拟的。记忆里,我从大姨家王报村往父亲的小铺子里走时先要经过那条丹河水。夏天下大雨,哗哗的丹河水涨潮的时候,那时我问父亲,这条河的源头在哪儿呢?父亲笑笑说,你别问,长大就知道了。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不知何因却被一些杂事缠身,只到前年六月末,市文联组织的文化沙龙活动,才算了却了这个心愿。  

可这个心愿,无论你如何渲染,丹河源头在寺庄镇的鹿宿村附近存在着,总归是一件实事。但现在的寺庄镇,却不同于过去的寺庄村,它的范围扩大了,她管辖着48个村委会,不仅是丹河源头的发祥地,还是高平大黄梨的主要产地,素有“梨果之乡”的美誉。

再往远追溯,在寺庄的西北面,据说与神农镇羊头山相呼应的,还有座西羊头山,俗称神头岭。这样东西羊头山一对应,就显得很深,很远。远到神农炎帝尝五谷、制耒耜……只可惜,我们那天没能去领略西羊头山。在我们的脚下,现在已经来到飘满梨香味的德义庄村。所有的大梨树都在微风中,向我们哗哗地拍着手。那些青色的的小梨果子,也向我们点着头。我们陶醉了,我们在大片的梨树地里,疯狂地拍摄着。然后来了寺庄镇穿古装的梨乡女子代言人,然后来了神——这梨树的起源,你敢保证没有神农炎帝时的尝试吗?忽然发了会儿迷瞪,就赶快与女子代言人照了相。

各协会早就融为一体了。逼得天空也不那么燥热了。寺庄镇的梨香味儿,凸显到最明显的地位。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架小飞机,不知谁尖叫了一声,说是摄影协会的摄影小飞机……我生怕那架小飞机掉下来。因此时人们的情绪最高涨,若隐若现地在大梨树的环抱下,微弱的黄土地下,奇迹般地晃荡着金黄色的霞光。这似乎意味着寺庄镇的前途远景,又似乎意味着他们的开拓精神……

正在人们亢奋时,领队人突然发了话——大家都快走了,我们要去寻找丹河源头了!于是我们一行人,极快地收回自己的视线,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踩着寺庄镇区域内的好土地,走到乘车的地方,车很快就开到鹿宿村的边沿地段停下。

紧接着,我们顶着灼热的太阳,打着伞,往丹河源头走去。不同的是,这次往丹河源头行走时,许是刚下过雨,闷热的空气中,就有些潮湿的味道。行走时也觉得,软软的踩在有些泥土的小草路上,就会将你的鞋子打湿,就会想起丹河源头,就会觉得地底下流着水。还有那些苍翠欲滴的果木树,尤其是那些梨树,虽然没有德义庄村旳梨树高大,但也分泌出梨香的味道。我忽然踌躇起来:这次来寻找丹河源头,不会像上次那样干涸呢?

我的担忧变成了喜悦。

人们从一个小坡上下去,涓涓的丹河水就流淌在我们的眼前,流淌在我们的心里……我们顾不上鞋子的打湿,争前恐后地往前行走,像是去寻找远古的泫水,寻找精卫填海的谜语,寻找长平之战的血水……神的指引,使它们合二为一了……

我们太兴奋了!

丹河源头的水流,从古老的层叠似的岩石中涓涓地喷涌出来,犹如几十厘米的银幕一般,还带着微妙的轻音乐。一瞬间,书法协会的那些大腕们,慌快掏出书画本,镌刻下这些瞬间即逝的画面……其余的文友们,也都极快地拿着自己的手机、相机、摄像机,相互照应着,拍摄下那些似现代,又似原始一般的美景……我们似乎忘记了真正的丹河源头,还得往山上攀登?也忘记了自己与“结缘梨乡”的德义庄村,巧妙地形成了一幅默然相合的寺庄镇风景线……

只到日当中午了,我们才怀着眷念的心情,依依不舍地离开丹河源头,离开了那股缭绕的祥气……

                    2016年8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题
后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