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场特殊的发奖仪式

(2015-10-23 23:53:42)
标签:

原创

杂感

分类: 心情文字

    一场特殊的发奖仪式


   我万没想到我们作协的发奖仪式会在永济市的鹳雀楼上发。可事情往往就这么凑巧。

   怀着一颗兴奋的心情,在旅游车上坐定后,我扫射了几眼乘满旅游车的文友们,却梦幻般地出现了一阵晕弦……紧接着,额头沁出一层冷汗,一股酸酸的汁液,从胃囊翻滚而起,使我不及所料,便顺口吐了出来。

   狼狈之中,我草草收拾了一下,不由心往鹳雀楼上想。少顷,模模糊糊一座浮雕式的古建筑物,凸显在我的脑内——我默默地,不断地背诵着王之涣为鹳雀楼写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从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慢慢对晕车有了抵抗力。文友们在小赵的主持下,组成了一个临时独唱会。连我也没拉下,还晕三倒四地唱了几句山西民歌。

   到了永济市区,我们草草吃毕饭,上了旅游车,极快到了鹳雀楼景区。如果此时你要问我的心情,是那种无以名状的庄严肃穆感。似乎诗人王之涣的灵魂,也在我们之间游荡着……略带点温热的微风,迎面向我们拂来。气温大概不到20度,预告说有雨,而此时的阳光却温而不炙,像是给我们的发奖仪式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趁导游小胡给我们买票的空档,我们在气势宏伟,风景秀丽的鹳雀楼广阔的风景区入口处,忙而不乱地准备着发奖仪式。

   我似乎有点儿太激动了,按程序本应该先发三等奖,而我却先拿起一等奖品。沉稳的副主席尹美玲觉察后,默默地纠正了这个程序。

   文友们潇洒地笑而不乱,其他观光的游客们,也不解地用诧异的目光瞧着我们。

   我们开始有秩序地先是围成一个半圆圈——没人高声喧哗,没人嘻嘻哈哈,那种严肃认真,那种对文学的执著,不知你注意到没有,文友们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他们那种虔诚的姿态,冥冥中在心里,仿佛走进了中华文化的艺术殿堂,听见了前人们历史的脚步声,聆听着诗人们奋进的心声,感受着盛唐文化的凝重性……

   是的,一个鹳雀楼,就是一个象征,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个梦想,就是一部档案,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缩影,就是一个很强烈的音符,它弹奏着传统文化的文明,弹奏着现代文学的继承,而且永远地弹奏下去……

就是在这种震撼人心的氛围中,深秋的阳光分外明朗,文友们的心情分外爽朗,我们沉静在神话般的鹳雀楼景区内,有条不紊地举行完毕我们的发奖仪式后,开始正式观光鹳雀楼。

   在此种情况下登鹳雀楼,其心态,其行动,若非你是患了精神病,除此外,那肯定是容光焕发,精力充沛的。我直愣着耳朵,听导游小胡讲解说,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废于元初。开始叫“云栖楼”,因一种水鸟形似鹤,俗称“鹳雀”,便将“云栖楼”,后改为“鹳雀楼”。唐宋时期,文人学士等,在此楼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篇,流传海内外,堪称千古绝唱。故,楼因诗名,诗因楼扬,便成了中华四大名楼之首。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游览时间最长的,除在诗人王之涣的雕塑前留影外,就是观看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了!

   尽管已找不到昔日鹳雀楼的影子,但2002年采用唐代彩画艺术的仿唐建筑,已经达到了修复如旧的艺术效果。

   我们站在四层鹳雀楼的观光台上,放眼观看黄河。虽然薄雾缭绕,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景象,还历历在目。也许我们是受诗人王之涣诗作的影响,朦胧之中,真所谓“欲从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了。

   然则,我们还要去观光铁牛、观光普救寺,留下一丝眷念,留下无限的遐想,留下华夏根祖的历史风貌,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鹳雀楼风景区。

                            ——2015年10月23日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迷惘的的秋意
后一篇:秋雨小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