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09月26日

(2015-09-26 19:08:35)

     推荐感言

 

今年前半年,无意中与市文联副主席王善民老师谈论起阿根廷短篇小说大师博尔赫斯,忽然想起我在书店时买过一本《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其中一篇《圆形废墟》,当时读后触动很大,只因时间关系,暂时搁浅了。所以这一提,就又引起我的关注,回家后寻找出来,不由啃读起这本集子来。

没想,我越读越想读。如果说在建立新的语言结构方面,“意识流”小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阿根廷短篇小说大家博尔赫斯,在短篇小说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做了大胆的创新。

作为一位底层写作者,尽管我们面临的是广大的农村题材、地域文化的挖掘,但随着全球网络文化的建立,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处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博尔赫斯的小说正好迎合了这种变化。他用他尖锐的笔法,对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处境做出大胆的推测,对理性和知识做出质疑。如果将我们被知识和理性所构建的世界,比作一座房子,那么这座房子还稍许结实。但理性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这座房子,对一些细小的裂缝就习于为常。可博尔赫斯就像一个泥瓦匠,在修理这座房子的时候,他把他自己的观点,不动声色地融入到他的小说叙述中去。而且这个世界在他的小说叙述中不断地打散与重组,不断地颠覆和描绘,最后成为他心想的人物面孔。

比如我过去读过的这篇《圆形废墟》,小说刚一开始,就告诉读者,在某一天的夜间,有一艘掩没在神圣的泥沼里,谁也知道是从南方来的一位沉默寡言的人上了岸。但第一大段的中间部分却说是由于这个人的意志决定来这个地方的,并且是超自然的要梦见一个人……

接着,博尔赫斯就从世界单一的实在构成为多重的,虚幻的,如同两面镜子的相互反射出那种奇妙的,无穷无尽的循环来叙述。

刚一开始读是实在的,但读着读着,小说的进展却完全推翻了这一切。因为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虚幻的幻影,这让阅读者不又陷入到一个被小说所设置的脚色中去——我的命运就是所有人类的命运。当小说最终写道自己是一个幻影后,阅读者本人也非常震撼起来……未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题
后一篇:疏远自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