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启发的《名家读名篇》
(2015-01-27 10:17:11)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读书随想 |
深受启发的《名家读名篇》
看了《名家读名篇》,颇受感动。正如名家张抗抗所说,写作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精神问题。
的确如此,当你感到精神空虚的时候,很想与别人倾诉。向谁倾诉?如果找不到倾诉对象,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开电脑、敞开胸怀、毫无保留、一览无余地敲在键盘上,你的情绪就落在了电脑银幕上。不要计较写的好坏,只要是发自你的内心声音,不加任何修饰,不掺任何虚假,真真实实地写出你自己心里的感受,那就是一篇好文章了。搞了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到现在才领悟了这个道理,实在觉得可怜。可转念一想,不迟,毕竟现在领悟了,哪怕是一点点的领悟,总归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怕的就是顽固不化。
《傻瓜吉姆佩尔》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宁愿做一世的“傻瓜”,也不愿做作恶一时的傻瓜吉姆佩尔。为什会这样呢?名家北村作了回答:“信仰和真理是维系人类生存的最重要支点”。
名家马原说,“实际上在想起奥康纳的时候,会想起一些话题来。奥康纳这个女人,仅仅活了39岁,她内心刻薄,刻毒的要命。你想象不出任何一个女人会像她那样刻毒,因为在她笔下,几乎没有一个好人。”是的。名家马原评点的,真是入木三分。这篇《善良的乡下人》,其实就是不善良。
正如名家李锐说的,“许多世纪以来,西方人引以为豪的最发达、最先进、最强大、最自由、最民主的文化,西方人以殖民主义的方式推向全世界的文明模式,却在欧洲的心脏里以最野蛮、最血腥的战争被摧毁。借用一句现在时髦的话题,那是另外一场‘历史的总结’。面对这样一种刻骨铭心的真实处境,冷漠、孤独、无助、荒诞、荒谬、反理性、颠覆真理、怀疑历史、直至怀疑人类、怀疑人性、就成为理所当然的潮流。乔伊斯、卡夫卡、尤内斯库、是这样的产物,加缪、萨特也是这样的产物。艺术家们坐在真理的尸体上,唱出了人类有史以来还从未遇到过的无可信仰,甚至无可悲哀的处境……离开这个背景,我们无法谈论现代主义文学,无法谈论加缪。”
《来客》中的达吕,就是“孤独者的崇高”。小说的结尾传达出了这个既不与自己的法国同胞保持一致、又被阿拉伯人视为敌人的主人公的深切孤独——“达吕凝视着天空、高原和那一片一直伸向大海的看不见的土地。在这片他如此热爱的广阔土地上,他是孤零零的”。
《社戏》我看过数遍,是中国中学教材的经典力作,百看不厌,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原来我把它当散文读,我想许多人也有这样的看法。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文化小说。我买了一套《鲁迅作品全集》,隔些时候就想去翻看翻看,好像能给我带来好运似的……这篇《社戏》,是写一个乡间童年的“社戏”,如果没有“散文化”作基调,这个小说就没有味道了。鲁迅是文学巨匠,看文学巨匠鲁迅的作品,除了他的思想性,你的眼前常会浮现出许多画面——在海边沙地上带着项圈的闰土,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神气十足、放下了辫子的赵七爷等活灵活现的许多人物形象。
我在这儿有意把他点出来,大家会心知肚明的。
这点,对我触动很大。作家熟悉生活、洞察生活,能用自己的文字将自己的独特生活理解透彻,深入浅出、很有见地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作家的成功之处。不论你表达的如何,但你实实在在的这样做了,即使一时成不了气候,但只要你一直坚持,我想是会有效果的。
值得记住名家阿城说的这些话,“因为小说实际上也是一种人生状态,这种状态需要在人生的旅途上逐渐地理解它”。
《铸剑》是文学大师用象征主义的手法,表现了鲁迅思想的忧愤深广、孤独、无助、和打破常规的“韧”的战斗精神。(这篇不是浪漫主义的精神)因此,使读者能从中体味出《铸剑》放射的悲剧精神的撼人力量。
名家曹文轩说:“大概是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我是将他当童话看的。现在我也还是将他当童话来看——成人童话。我喜欢
是的。像鲁迅这样的大师,别人想模仿也是模仿不来的。
第十篇是(俄)尹萨克 .巴别尔的小说《千里马》,名家张抗抗评点。评点的题目是:“永远的《骑兵军》”
名家张抗抗说:“巴别尔的作品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版后,如同飓风一般,横扫文坛,迅速引起关注和好评,因为他确实‘颠覆’了原有的‘现实主义方法’,创造了‘另一种现实’,他的作品为既定的文学模式注入了一个强劲的新鲜血液”。只要你看过他写的《骑兵军》,就可以知道,他写的作品是与别人不同的,因为他的灵魂始终动荡不安,始终是对现实与自我质疑。
第十一篇是(美)纳撒尼尔 . 霍桑的小说《小伙子古德曼 .布朗》,名家格非评点。评点的题目是“不朽的传说”。
这篇作品描述了主人公布朗于夜晚到森林中赴魔鬼之约,却发现许多他平日里最尊重的人、最虔诚的信徒,甚至自己的爱妻都来参加邪恶的鬼巫聚会。这使布朗迷惘地认识到——普遍的人性“恶”,而自己也经历了从无知到心理失常、从信仰到怀疑的巨大心理变化。因此,他回到萨莱姆村后,再也无法以正常的心理面对身边的一切了。
名家格非说:“霍桑是一个短篇大师,他的短篇小说在欧洲、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是上了大学可数的作品。我喜欢他的原因是他跟卡夫卡等作家一样,是内省的,比较神秘,对整个世界抱有非常强的悲观立场。他的作品隐晦,同时也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是他对这世界的基本看法,使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迷人”。所以名家格非又说:“霍桑的小说,不是对所有的读者都有意义,那对什么人有意义呢?对那些发现了邪恶的人有意义,对那些生活中在困扰中的人有意义”。
最后一篇是(法)居斯达夫 .福楼拜的小说《淳朴的心》,名家李敬泽评点。评点的题目是:“简单、神圣的心”。
名家李敬泽评点说:“《淳朴的心》,我所见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福楼拜小说全集》刘益庚
“福楼拜是现代小说的导师,在这个短篇小说中,他引导我们认识时间在人类生活中的复杂意义,让我们领会一种根本技艺,在万事万物中,辨认和拣选特定的材料,为一个人和一颗心——即使是淳朴或简单的心——建立只属于他或他的心”。
够了够了,我看了这篇小说后,浑身战栗——小说主人公费利西泰能那样的把对侄儿与女主人的女儿维尔吉妮的“爱”寄托在一个鹦鹉身上,大师福楼拜简直是把人性写绝了。而且他的叙事角度是限制性的,把读者能一下子引到现场情境中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