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受启发的《名家读名篇》

(2015-01-27 10:17:11)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想

  深受启发的《名家读名篇》

 

 

 

 

 

看了《名家读名篇》,颇受感动。正如名家张抗抗所说,写作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精神问题。

的确如此,当你感到精神空虚的时候,很想与别人倾诉。向谁倾诉?如果找不到倾诉对象,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开电脑、敞开胸怀、毫无保留、一览无余地敲在键盘上,你的情绪就落在了电脑银幕上。不要计较写的好坏,只要是发自你的内心声音,不加任何修饰,不掺任何虚假,真真实实地写出你自己心里的感受,那就是一篇好文章了。搞了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到现在才领悟了这个道理,实在觉得可怜。可转念一想,不迟,毕竟现在领悟了,哪怕是一点点的领悟,总归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怕的就是顽固不化。
      还要记住,你今后写出来的文字,最好是你自己经历过的,或者是间接经历的,不要胡诌乱编,,充分挖掘、充分发挥你想象的能力……此时,你就把你看过这本书的名家、名篇全部记下来,以便今后鞭笞自己、提高自己。
      我抬头仰视了一下屋顶,仿佛从屋顶上传出一个声音——唧唧唧……是X来了信息,打开手机一看,是说孩子的事情。X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只是思想太复杂。复杂当然好,可有时复杂问题简单化,竟也能奇迹般地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世界上的一些事儿啊,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有时,抓住一个好机会,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很可能也会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冥冥中,我觉得写作似乎也是这样……可X就是顽固不化,就是一味地追忆过去,大好的青春付之东流……
       不想了不想了,还是书归正传,写我该写的东西吧。
       第一篇是(美)辛格写的小说《傻瓜吉姆佩尔》(1978年秋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先锋派作家北村(原名康洪)评点。   评点的题目是:“生活在异性的精神家园”。
       名家北村说,辛格是专注于描写人类灵魂境遇的少数作家之一,自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只有卡夫卡、加缪、博尔赫斯等少数作家渗入到这个层面,来描写人类人性的处境。

《傻瓜吉姆佩尔》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宁愿做一世的“傻瓜”,也不愿做作恶一时的傻瓜吉姆佩尔。为什会这样呢?名家北村作了回答:“信仰和真理是维系人类生存的最重要支点”。
        第二篇是(美)玛丽. 弗兰纳里 . 奥康纳(女)写的小说《善良的乡下人》。著名作家马原进行评点。

名家马原说,“实际上在想起奥康纳的时候,会想起一些话题来。奥康纳这个女人,仅仅活了39岁,她内心刻薄,刻毒的要命。你想象不出任何一个女人会像她那样刻毒,因为在她笔下,几乎没有一个好人。”是的。名家马原评点的,真是入木三分。这篇《善良的乡下人》,其实就是不善良。
       第三篇是(法)阿尔贝  .加缪写的《来客》。(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山西名作家李锐进行评点。评点的标题是:“孤独的崇高”。

正如名家李锐说的,“许多世纪以来,西方人引以为豪的最发达、最先进、最强大、最自由、最民主的文化,西方人以殖民主义的方式推向全世界的文明模式,却在欧洲的心脏里以最野蛮、最血腥的战争被摧毁。借用一句现在时髦的话题,那是另外一场‘历史的总结’。面对这样一种刻骨铭心的真实处境,冷漠、孤独、无助、荒诞、荒谬、反理性、颠覆真理、怀疑历史、直至怀疑人类、怀疑人性、就成为理所当然的潮流。乔伊斯、卡夫卡、尤内斯库、是这样的产物,加缪、萨特也是这样的产物。艺术家们坐在真理的尸体上,唱出了人类有史以来还从未遇到过的无可信仰,甚至无可悲哀的处境……离开这个背景,我们无法谈论现代主义文学,无法谈论加缪。”

《来客》中的达吕,就是“孤独者的崇高”。小说的结尾传达出了这个既不与自己的法国同胞保持一致、又被阿拉伯人视为敌人的主人公的深切孤独——“达吕凝视着天空、高原和那一片一直伸向大海的看不见的土地。在这片他如此热爱的广阔土地上,他是孤零零的”。
       第四篇是鲁迅的《社戏》,迟子建评点。评点的题目是:“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名家迟子建说:“不是我选择了鲁迅,而是《文本典藏》选择了鲁迅。这个栏目如果没有鲁迅登场,就像一场大戏的演出主角缺阵,总会让人惆怅的。因为文学的‘鲁迅’是有目共睹的”。她的这番话,不用我解释,也都领会到是什么意思了。

《社戏》我看过数遍,是中国中学教材的经典力作,百看不厌,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原来我把它当散文读,我想许多人也有这样的看法。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文化小说。我买了一套《鲁迅作品全集》,隔些时候就想去翻看翻看,好像能给我带来好运似的……这篇《社戏》,是写一个乡间童年的“社戏”,如果没有“散文化”作基调,这个小说就没有味道了。鲁迅是文学巨匠,看文学巨匠鲁迅的作品,除了他的思想性,你的眼前常会浮现出许多画面——在海边沙地上带着项圈的闰土,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神气十足、放下了辫子的赵七爷等活灵活现的许多人物形象。
      第五篇是(英)D .H . 劳伦斯的小说《菊花的幽香》,中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评点。
      莫言从三个方面评点这篇小说:首先,这篇小说中有既古典又现代的特征;二是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三是这篇小说里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最重要的是,菊花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劳伦斯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莫言还说:“劳伦斯是一个善于制造神秘气氛的作家。小说的很多地方充满了刻意或者是无意的象征。”最后,莫言还提到关于当代小说的一些状况中说:“作家应该善于保护自己写作中的那种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状态。我看到过许多‘仿经典’的作品,作家太知道经典是怎么回事,完全按照好小说的配方来配制小说,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太符合好小说的标准。却没有生命力没有血肉”。

我在这儿有意把他点出来,大家会心知肚明的。
      第六篇是(美)弗拉基米尔 . 纳博科夫的小说《菲雅尔塔的春天》,名家池莉评点。评点的题目是:“一个自由灵魂和细腻多情的生活着”。
      池莉评点说:“《菲雅尔塔的春天》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哀而不伤,忧而不颓,深沉绵长,意绪无穷。纳博科夫对色彩与画面有着敏感与超人的鉴赏能力,对记忆与时间有着多愁善感的诗人般的神秘灵感……这个短篇已然进入化境,血肉交融,其问题与叙事语言已经被化作纳博科夫气质,是绝对的纳博科夫式小说”。她还说,“好小说,说复杂和文化一点,就是:作家首先应该具备天赐的直接感受人类情感的强大能力,又在后天能够使用这种能力遨游人类心灵,然后剥茧抽丝,去繁就简,将他获得的核心理念完全融化在作品的血肉之中。”

这点,对我触动很大。作家熟悉生活、洞察生活,能用自己的文字将自己的独特生活理解透彻,深入浅出、很有见地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作家的成功之处。不论你表达的如何,但你实实在在的这样做了,即使一时成不了气候,但只要你一直坚持,我想是会有效果的。
      第七篇是(奥地利)艾尔弗丽达  耶利内克的小说《钢琴教师》,央视剧作一级编剧徐小斌评点。评点题目是:“爱是如此艰难”。
      《钢琴教师》写的是一个中年女钢琴教师埃里卡爱上他的学生克雷默尔的故事。名家徐小斌评点说:“埃里卡与专横的母亲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异性缺席的残缺家庭中,这种畸形的环境导致了她不得不依靠偷窥和自虐来发泄性欲”。所以,我也认为,正因为埃里卡的病态心理,才让她做出了一些与常人无法做出的事情,最后不得不两败俱伤。
      第八篇是郁达夫的《银灰色的死》,著名作家阿城评点。评点的题目是:“没必要的东西越少,作品的艺术纯度就越高”。从这个标题不难看出名家阿城对这篇小说的看法了。
      郁达夫的早期小说《银灰色的死》,主要是通过主人公“他”的命运与生活方式,来阐述人对物质、精神的基本人生观。从而展示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真实诉求——人活在世上,欲望不要被迂腐的、落后的思想禁锢,应该释放出来。同时也分析了这种欲望主题产生的原因。

值得记住名家阿城说的这些话,“因为小说实际上也是一种人生状态,这种状态需要在人生的旅途上逐渐地理解它”。
      第九篇是鲁迅的小说《铸剑》,文学大家曹文轩评点。评点的题目是:“关于《铸剑》”。

《铸剑》是文学大师用象征主义的手法,表现了鲁迅思想的忧愤深广、孤独、无助、和打破常规的“韧”的战斗精神。(这篇不是浪漫主义的精神)因此,使读者能从中体味出《铸剑》放射的悲剧精神的撼人力量。

名家曹文轩说:“大概是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我是将他当童话看的。现在我也还是将他当童话来看——成人童话。我喜欢  《铸剑》所营照的气氛,喜欢它的灰黑色的调子,喜欢它的那些细节逼真的大幻想,喜欢它对文学母体(复仇)的再一次书写。”曹文轩还说:“这样的作家不多,阿根廷的博尔赫斯算一个。”况且,他又说:“重新叙述古代的东西,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是的。像鲁迅这样的大师,别人想模仿也是模仿不来的。

第十篇是(俄)尹萨克 .巴别尔的小说《千里马》,名家张抗抗评点。评点的题目是:“永远的《骑兵军》”

名家张抗抗说:“巴别尔的作品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版后,如同飓风一般,横扫文坛,迅速引起关注和好评,因为他确实‘颠覆’了原有的‘现实主义方法’,创造了‘另一种现实’,他的作品为既定的文学模式注入了一个强劲的新鲜血液”。只要你看过他写的《骑兵军》,就可以知道,他写的作品是与别人不同的,因为他的灵魂始终动荡不安,始终是对现实与自我质疑。

第十一篇是(美)纳撒尼尔 . 霍桑的小说《小伙子古德曼 .布朗》,名家格非评点。评点的题目是“不朽的传说”。

这篇作品描述了主人公布朗于夜晚到森林中赴魔鬼之约,却发现许多他平日里最尊重的人、最虔诚的信徒,甚至自己的爱妻都来参加邪恶的鬼巫聚会。这使布朗迷惘地认识到——普遍的人性“恶”,而自己也经历了从无知到心理失常、从信仰到怀疑的巨大心理变化。因此,他回到萨莱姆村后,再也无法以正常的心理面对身边的一切了。

名家格非说:“霍桑是一个短篇大师,他的短篇小说在欧洲、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是上了大学可数的作品。我喜欢他的原因是他跟卡夫卡等作家一样,是内省的,比较神秘,对整个世界抱有非常强的悲观立场。他的作品隐晦,同时也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是他对这世界的基本看法,使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迷人”。所以名家格非又说:“霍桑的小说,不是对所有的读者都有意义,那对什么人有意义呢?对那些发现了邪恶的人有意义,对那些生活中在困扰中的人有意义”。

最后一篇是(法)居斯达夫 .福楼拜的小说《淳朴的心》,名家李敬泽评点。评点的题目是:“简单、神圣的心”。

名家李敬泽评点说:“《淳朴的心》,我所见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福楼拜小说全集》刘益庚 译本,据说李青崖先生旧译题为《简单的心》。

“福楼拜是现代小说的导师,在这个短篇小说中,他引导我们认识时间在人类生活中的复杂意义,让我们领会一种根本技艺,在万事万物中,辨认和拣选特定的材料,为一个人和一颗心——即使是淳朴或简单的心——建立只属于他或他的心”。

够了够了,我看了这篇小说后,浑身战栗——小说主人公费利西泰能那样的把对侄儿与女主人的女儿维尔吉妮的“爱”寄托在一个鹦鹉身上,大师福楼拜简直是把人性写绝了。而且他的叙事角度是限制性的,把读者能一下子引到现场情境中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的迷惘
后一篇:白日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