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读到过一个外国故事,是关于驯养野猪的事。
有一个人自称不用刀枪就能捕获野猪,别人不信,他便带他们去看,结果使这些人很惊讶。他真的捕获了一大群野猪,且都是活捉的,被圈了起来。这些野猪很听话,甚至放它们走它们都不走。人们向他求教捕获的方法,他说:“我最初发现野猪时,先扔一些玉米给它吃,它不吃,我就走远一点,于是它开始吃,但吃一个玉米后便抬头看我一眼。第二天我又在同一个地方扔玉米,那只野猪便不再犹豫了,来了就吃,但仍然不时地抬头看看我。到第三天这只野猪吃玉米时已经对我毫无戒心了。我于是弄了大量的玉米来,它吃不完,就带别的野猪来吃。几天后我开始在野猪眼皮底下筑墙,野猪也越来越多。最初还有野猪从墙上跳进来吃玉米,后来墙筑高了,所有的野猪就都从我给它们留的缺口进出了。最后我在缺口处做了一扇门把它们锁起来。我又继续喂了它们一阵,它们现在已经不习惯自己找东西吃了。”
当时读后只觉得这是个寓言故事,大概是想表达某种哲理,对外界的依赖使野猪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大概牛、马、鸡、鸭等也是这样被驯化而来的。
最近,一则新闻报道了发生在广东韶关“招安”野猪的真实故事,与上边那个故事有些类似。
在韶关市始兴县澄江镇上洋洞村,有个野猪林。野猪经常出林来祸害庄稼,甚至伤人,但村民被限制使用猎枪射杀野猪,只能用夹子来对付野猪,捕获的野猪远赶不上它们的繁殖速度。
去年3月的一天,三头野猪误入村民饶国柱的猪圈,这引发了饶国柱驯服野猪的想法。他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使这三头野猪逐渐习惯了猪圈内的生活,又将它们放回树林。两个月后,三头野猪又回来了,并在饶的猪圈里生了20几头小野猪。
饶采取了来去自由的政策,猪圈不设门栏,野猪们不断返回山林,又不断回来,常常是走10头,回12头,新来的野猪在好吃好喝的诱惑下,就不愿走了。如今,饶国柱在半山腰建起的野猪养殖场已经超过2000平方米,野猪数超过了200头。
关于野生动物的驯养,柴静在博客中曾谈到过贾雷德·戴蒙德所著《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的说法,陆地上有148种大型食草野生哺乳动物,最后只有十四种通过人类的试验,成为家畜。书中还谈到安娜·卡列尼娜原则:驯养的动物都是一样的,没驯成的各有各的不同,全世界得到驯化的野生动物都必须同时具备以下特点,少了哪个都不成:不能吃太多、长得快、能被安排繁殖、乖、麻木、乐于接受驱使。
我无法判断野猪是否同时具备这六个特点,至少有几项是值得怀疑的,如不能吃得太多、乖就不太具备,乐于接受驱使也是有条件的,必须有利益牵引。而正是这种利益与自由的交换,使这些野生动物最终为人类社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