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收获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记 |
不久前与一些同行、同事们讨论气象科学发展史的问题,想在这一领域做些事。一起参与的包括一些资深的学者,如丑纪范院士、周晓平教授、方宗义研究员、李维京研究员等。
讨论进行得很热烈,都认为这件事很有价值,值得做,系统地总结、探讨前人的工作,有助于从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寻找规律,使现代人从中受益。
具体讨论的内容范围较广范,无法一一赘述。倒是有些意外的收获,值得一提。
同周晓平先生的初次交往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有一次在承德开会,我们同住在一个房间。在学术界,周先生是前辈,但很随和,也很善谈。他那时就对学术界存在的浮躁风气表示了不满,对一些不严谨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具体问题我记不太清了,只能回忆起提及了尺度分析问题。他谈到尺度分析是大气动力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大气中有不同尺度的系统,不同尺度的过程,不能芝麻西瓜放在一起分析,不分主次。而现在有些论文中在这些基本问题上没有搞清,就盲目深入,结论是靠不住的。
那次的接触后,又见过几次面,但没再有机会细谈了。后来知道了周晓平先生有一位更知名的父亲,周有光老先生,已经100多岁了,身体依然很健康,仍在著书立说。
周有光老先生令人称道的工作大概要算是对汉语拼音的贡献了。1955年周老参加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担任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委员,参与制订了汉语拼音方案,有人称他为汉语拼音之父,不知是否准确。近年来周老又对中华文化及中西政治、文化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分析,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观点和看法。
其实,周老先生原本学的是经济,作过经济学教授,后来转行搞了语言。他的孙女曾对他调侃说:“爷爷,你亏了,你搞经济半途而废,你搞语文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0’。”周老也幽默地回应:“一点不错,我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次见了周晓平教授,便随口提到想买一本周老先生不久前写的书《朝闻道集》,但书店里已经没有了,当当网和卓越网上也都缺货。周先生听后哈哈一笑,说那可都是些非主流的论述,你怎么会想看。话大致到此,并没有再继续,我也不曾想过会有什么结果。
意外的是,前几天周晓平教授真的托人将一本《朝闻道集》送了来,扉页上还有周有光老先生亲笔签的字,使我格外惊喜。书还没来得及看,先翻了一下其中的照片,从周老先生年轻时在剑桥读书时英俊形象,到近期年过百岁后慈祥的笑容,风云变幻,历尽沧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能有这样的意外收获,算是不虚此会了。祝福老先生继续健康、长寿,能有更多的作品问世。